一次聚會上,不知什么原因大家突然談論起自己男朋友的缺點來。
輪到偶mm抱怨,她就滔滔不絕地講起來:“他不懂得體貼人,卻每天等著我來體貼他;他不愛逛街就算了,還經常攪得我沒有了逛街的心情,給他買衣服跟求他似的;根本不重視我,很多有特殊意義的日子他都記不住……你們說我有多悲慘?”
mm一通抱怨之后,眾多朋友義憤填膺地看著我,等待我的解釋。“沒錯!她總結得很好。”我說:“體貼,我做得確實不夠,但我深信,體貼是一種習慣,而不是一次兩次的行為。如果我矯揉造作地一天24條短信問候mm身體狀況,那我的良心會正告我:‘住手吧,你這個騙子!’”
大家的表情由憤怒轉向平靜。
我于是繼續說:“如果婚前我就做到了她想像中的一切,那婚后她的幸福感從何而來?兄弟姐妹們,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想問題要成熟一點,婚前做得太滿,婚后怎么收場?難道婚前男的花言巧語、口蜜腹劍,婚后女的如夢初醒,大呼受騙的例子還少么?”
朋友們對此紛紛表示認同。
“從另一個角度說,鉆石不經過雕琢哪里會有炫目的光澤?完美的和氏璧最初也只是一塊璞玉,一個偉人說過:‘好的男人都是被女人塑造出來的。’這個偉人不是徐志摩,也不是拜倫,而是我可愛的mm!……”
mm的好友已經開始對她投以羨慕的眼光。
一番拉選票般慷慨激昂的演講之后,mm第108次不厭其煩的討伐,被我同樣不厭其煩地成功鎮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