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散步,見路邊也有眾多如獲至我一般的散步者,大家相當(dāng)平靜。
驀然,有的人因無意碰撞而發(fā)生爭吵,頃刻間,散步者圍成一圈,盡皆成為觀眾,但沒人上前勸駕,從作壁上觀,都便是在游樂場上觀看斗雞。
不多一會兒,圍觀者中有人驚呼誰踩了他的腳,于是踩腳者與被踩者之間發(fā)生爭吵,圍觀者紛紛轉(zhuǎn)向,前面那兩位因碰撞而爭吵看見眾人圍觀另一處,亦即罷吵,不約而如加入新的圍觀者行列。
不多會兒,圍觀者中又有高喊錢包被人竊走,于是被懷疑竊包者與被竊者之間又發(fā)生爭吵,圍觀者又紛紛轉(zhuǎn)向,剛才那兩位因踩腳而爭吵看見眾人圍觀別處,立刻打住,興致勃勃地加入新的圍觀隊伍。
不多一會兒,圍觀者中有人喝罵他的眼睛被人擠掉,于是被指責(zé)擠人眼睛者與被擠者之間發(fā)生爭吵,圍觀者雨紛紛轉(zhuǎn)向,吵得正兇的竅錢包者與被竊者見眾人饒有興致地加入新的圍觀群體。
不多一會兒……
最后,原先圍觀者全部轉(zhuǎn)化為爭吵著,后又全部由爭吵者再還原為圍觀者。
我想,人常常扮演兩種角色:既是爭吵者,又是圍觀者。爭吵者爭吵時盡量展現(xiàn)給別人看,圍觀時盡興去看別人吵,還怎么會有圍觀者?而大家都不去圍觀,爭吵者還怎么吵下去呢?
吵是給別人看的,看是因為有人吵;我看別人吵,別人也看我吵;永遠吵不完,永遠看不夠——這個世界真有趣。
選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