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等離子市場力量失衡?
2005年元旦,夏普在全球同步推出45英寸液晶電視,開始與等離子的主流型號42英寸一爭高下。而就在不久前,日本東芝和索尼宣布相繼退出等離子電視市場,使得以前看似均衡的液晶和等離子電視雙方力量開始失衡。有分析人士稱,索尼之已經決定放棄PDP電視業務,主要是因為該公司PDP面板供應100%依賴于外包,因此價格競爭力不如其他PDP電視供應商。而索尼在LCD TV零組件的控制方面更具優勢。
“等離子電視目前最大的優勢是價格,液晶電視最大的劣勢也是價格,而任何產品的價格肯定是越來越低,這將決定二者未來的競爭格局。”南京夏普總經理竹中正表示。目前同等尺寸的顯示屏等離子價格仍然低于液晶屏的價格,但隨著世界上諸多新一代液晶生產線的投產,大企業對液晶最新技術的投資加大,液晶電視降價的速度可能更快,液晶電視的前景將會越來越樂觀。
四川長虹起訴APEX
據中國香港媒體報道,四川長虹已在美國提起訴訟,指控美國消費電子公司Apex拖欠該公司4.84億美元的應收帳款。早些時候,Apex董事長季龍粉因涉嫌票據詐騙在中國被拘捕。長虹在訴狀中稱,Apex曾于去年十月通過了一個償還計劃,但并沒有按期支付最初的兩筆款項,這成為了Apex創始人季龍粉在中國被捕的導火索。也正是因為APEX事件,2004年12月28日,長虹發布了預虧公告,預計將計提金額3.1億美元左右。受此消息影響,四川長虹的股價已經深跌至不到4元。
分析人士表示,證券法明確規定,上市公司同他人簽訂重要合同,屬必須強制披露的重大事件,長虹委托APEX公司出口50多億元,占到其全年銷售收入的4成多,而長虹的投資人根本不知有季龍粉其人。如此重要的出口業務是根本沒有訂立合同,還是訂了合同不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如果是前者,那是長虹經營者的嚴重失職,如果是后者,那就是隱瞞重大信息。不管是哪一種,投資者都可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李嘉誠看好3G 5個月增持和黃27次
香港聯交所資料顯示,和記黃埔主席李嘉誠繼2004年10月入市增持和黃后再度出手,連續4天買入627.4萬股,動用資金超過4.5億港元。數據顯示和黃的用戶發展極其迅猛,2004年12月15日,和黃宣布擁有590萬3G用戶,而數日后的12月24日,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又宣布其全球3G用戶已達630萬名。
分析人士指出,李嘉誠后幾次增持的價格比10月初增持的價格高出約20%,反映出李嘉誠十分看好和黃前景,因此在股價上升時仍不斷吸納。以和黃1月5日的收盤價計算,李嘉誠已經賬面獲利439.6萬港元。對于此次增持,業內人士并不感到意外。兩個月前李嘉誠曾表示對和黃的前景樂觀:2005年和黃3G業務在扣稅、派息、折舊及攤銷前可達到收支平衡,并且利潤會比Orange更好。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當年那個投資“神話”,1999年網絡、電訊熱潮時,李嘉誠出售了近半數Orange的股權,賺得1180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