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莎.蒂姆妮
“不要從一本書的封面來判斷書的好壞。”這是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給我的忠告。我很聽話,一連幾個月,專門去讀那些封面設計呆板,毫無生氣的書,可是讀來讀去,我終于認識到,我還是喜歡那些色彩艷麗的少兒讀物。
我知道這句話對于如何判斷一個人也很適用。6歲時,有一天我跟媽媽一起去商場購物,在商場里,我看到了一位身材高大的男青年,黑皮衣、皮褲、黑皮靴上有著一排閃閃發亮的鋼扣。我那時還太小,不懂得什么叫時髦。不過,我卻十分喜愛他臉上、脖子上和身上像彩虹般的顏色。他就像從我的童話書中走出來的一樣。
“媽媽,你看!”我喊著:“那個人的臉上畫了好多畫。”
“噓……”媽媽把手指放在嘴上,“不要盯著別人看。”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文身,也是我第一次體會什么叫做透過現象看本質。父母們并不總是言傳身教。一看到這位男青年,媽媽就立即認為他很“壞”,這就如同把他當成了一本封面破爛不堪、毫無閱讀價值的書一樣。
從此以后,我就對文身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在皮膚上文出萬花筒般的顏色和形狀,有時美麗無比,有時丑陋不堪,它向人們顯示著一個人的夢想,一個人的熱情,或者在他們生活中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文身的圖案多種多樣,只怕你的想像力不夠豐富,可是我們知道我們的想像力是沒有邊界的。
在我20歲時,我決定加入文身的行列,可是這個決定一直拖了兩年才付諸實踐。原因很簡單,人們總是把文身同罪犯或壞人連在一起。我知道并不是所有文身的人都蹲過監獄,我自己的犯罪記錄是收到過三張超速罰款單。這是不是意味著我也很“壞”呢?
于是,我開始在公共場合觀察那些文身的人,想看一看加入這個行列是不是個好主意。我覺得夜總會是一個很好的觀察場所,這里可以說是人類行為的圖書館。在這里人們不在意是否有人觀察他們的身體,有文身和沒有文身都一樣。
我終于找到了答案,不管我是否文身,人們總會對我有各種各樣的看法。就像讀一本書一樣,人們會對你、我的性格特點形成自己的看法。如果我顯示自己的文身,我會在眾目睽睽之下接受大家的評判,我做好這種準備了嗎?
兩個月后,我利用午休時間來到一家文身診所,準備預約一個時間來文身。3個身穿黑衣,身上幾乎到處都是文身圖案的光頭男人接待了我。
我們之間有一陣令人難堪的沉默,我拼命提醒自己,不要像一般人那樣,把他們當成光頭納粹,他們的光頭也許是為了掩蓋未老先衰的禿頂。
這些人看來很嚇人,但他們卻非常有禮貌,他們耐心地給我講解了文身的過程,并向我保證文身一點都不痛。一位臉上不同位置戴著耳環的女士替我訂好了星期五的時間,她辦事利索,給我很大幫助。與其他商店的收款員一樣,沒有什么不同。
星期五終于到了,我下班后來到了文身診所。我的文身師叫貝瑞,他希望我自己知道文身意味著什么,我對他說我知道這意味著什么,我將永遠帶著文身過自己的一生。貝瑞什么也沒說就開始了準備工作。
我坐在椅子上,我的后背裸露著,心里七上八下的。嘶嘶的針頭轉動聲讓我覺得一只喝醉的大馬蜂正向我跌跌撞撞跑過來!
我攥緊拳頭準備迎接這不可避免的疼痛。這種感覺就像貓在撓你一樣,而且是沒完沒了地撓。大約過了10分鐘,我的皮膚就麻木了,過了40分鐘,我的文身就文好了。從此,我就加入了身上有商標的這伙人。
從我第一次文身到現在,5年過去了。我現在身上一共有4處文身圖案。有一個圖案覆蓋了我后背的一半。但是我的性格、個性并沒有任何改變,我仍然是以前的莉莎。
我并不期望所有的人都理解文身,也不期望所有的人都愛好文身。但是通過這件事,我卻深深地認識到,如果你能夠透過一個人的膚色、臉上戴的耳環、頭型和穿戴,你就會發現在這些外在東西的下面,是一個充滿情趣、充滿個性、活生生的人,我敢保證十有八九是這樣。
這才叫做真正的透過現象,看清本質。
文/孫哲強摘自《讀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