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訪談
李暢:校園呵護了我的夢想
畢業兩年
西安《暖愛》雜志編輯兼寫手
在學校的那幾年,是我找到自己夢想的年代。當我聽從家里的意見選擇醫學院就讀的時候,我愛上了文字、新聞和影像,夢想著能夠做一個優秀的媒體人。時間一天天過去,我發現心里這點愛越發的狂熱炙烈,于是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獻給了所有能呈現我的文字的地方。學校有良好的環境及空間,我當上了文學社的社長,老師和同學都真誠地鼓勵著我,甚至有了一批追捧我文字的讀者。我獲得無比的信心,畢業后,我去了西安,那里的土壤是如此之好。我認識了朋友,獲得了欣賞,進入我向往的雜志社,我文字方面的才華一下子噴發了,仿佛這時寫的動作就是我的夢想最好的證明,是我的曲折的最好的宣泄。
最近看“超級女聲”,有一個人問常寬:走專業歌手的路,最需要堅持的是什么?常寬答:最需要堅持的是你最初的夢想。
我回想,那么我最初的夢想是什么?
寫一本書,編一部劇,導一部戲。
我至今還在延續我最初的夢想,我最想感謝的就是校園,它是那么寬容地鼓勵著孩子的夢想和熱情。
萬元:校園給了我兄弟
畢業三年
長沙魔方文化客戶總監
我的學生時代,給我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就是——朋友。朝夕相處的兄弟姐妹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里,結成了一種相對單純和牢固的友誼——很多東西都是需要你花費一定的時間才能夠成長出來的,比如朋友之間的默契。起碼我是這么認為,心有靈犀這種東西發生的概率小到幾乎可以忽略。
所以當我們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上幾年之后,如今還可以令我一需要就想起的,能夠說知心話和托付責任的,大部分都是校園里那幾個一起在上課的時候講話、開心時飚琴不開心時喝酒的好兄弟。
畢業后,換了兩個公司,覺得這種工作方式不太適合自己,很多的想法需要更自由的平臺來展現的時候,我創辦了這家公司。創業初期肯定是艱苦的,而我的那一群好兄弟在所有力所能及的方面支持著我。后來越來越多的客戶接受和喜歡上我們大膽而自由的創意和方式,公司慢慢走上正軌。
也許我擁有著比多數人更多的幸運,才讓我至今還有這么多純粹的朋友在我的身邊。我只知道那個時候,我也是愿意為了朋友去犧牲的。我希望我和我的朋友們都會在奮斗中擁有幸?!?/p>
付帆:磨練從校園開始
畢業五年
美國某銀行外匯部部長
從我進入大學校園的那天,我就基本時刻處于一種亢畜狀態,特別是當各個社團開始招人,各級學生管理機構開始招人的時候。于是愛熱鬧、喜歡組織活動時的忙活、再加上一點新生慣有的虛榮心的我,開始了腳不落地的“干部”生活,成為學校里隨處可見的“紅人”。久而久之,才發現得失其實是一件不平衡的事,必須用N倍的精力來交換某方面的成就感。比如學習需要更有效率,和同學相處需要更有技15等等,也體會到熱鬧風光背后的點滴辛苦。當別人看見一臺活動做得熱鬧,只有操作的人才知道其實都是幾個窮學生到處去談場地、磨贊助、拉協作單位……諸如此類的行為湊成的。
這種磨練慢慢帶給我一些寶貴的財富,比如靈敏、耐性、毅力、決斷力等等,使我的大學生活更有價值,甚至使我的人生都受益匪淺。后來在我通過了研究生考試到美國王作的最初,對瑣碎重復的工作也抱著積極熱情的態度,最終贏得我發揮才華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