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一個不脛而走的消息傳來,說有一位華裔血統的瑞典王子要帶著他的妻子來中國尋根。時隔不久,這對瑞典王室夫婦,從遙遠的波羅的海那邊一個最美麗的城市,來到了太湖南岸一個并不起眼的水鄉小鎮—荻港。
小鎮雖不起眼,卻曾在中國歷史上出過幾十名舉人、進士,而且出過中國近代貿易的先驅者,同時也出過中國一流的金融家和許多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可是,誰也沒想到這里還出了一位瑞典王子。
初春的水鄉小鎮,正是“乍暖還寒最難將息”的時光,那日又正逢刮風下雨,當地淳樸忠厚的鄉民們聽說有一位外國王子要帶著妻子來他們的小鎮尋祖,在通往這位瑞典王子祖墳的爛泥小路上,鋪蓋了稻草以代錦繡的地毯,以讓遠方的客人體面地前往墳地祭祖。王子按當地習俗,先把一束鮮花放在其祖父的墳頭,然后又把從斯德哥爾摩特地帶來的其父親墳上的土,連同其兒子的頭發一同埋到祖墳里去。臨離開時,王子用一個預先準備好的盒子,裝了些墳土,把它帶回了瑞典。那天,荻港一位沈姓老人,將珍藏多年的一部章氏家譜送給了他。當他在那發黃的家譜世系表上找到了其祖父章祖申以及他父親章宗琦的名字時,非常激動,并連說要把自己和兒子的名字也載入這部家譜中去。
時隔五年后的一個仲夏的周末,作者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王子家中做客訪問時,一見面他就帶著異常激動的心情說:“我始終緬懷第一次到中國的情景,至今還記得那一個細雨蒙蒙的日子,由眾多的中國鄉親們陪我和我的妻子卡特林娜到我章氏祖墳上去祭祖的那一刻……這可是我終生最大的一件事,也是我這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天啊!”那天王子和夫人熱誠地接待我們,我一邊喝著香檳酒,一邊聽王子夫婦對尋根的深情回憶。他說:“我終于完成了這三代的鄉愁,也還了我50多年那長長的夙愿……”的確,我記得五年前的那天,這位瑞典王子和夫人帶著深深的眷戀與崇敬的心情,還走進了一座當年留下的祖屋,使他無限驚喜。
關于這位瑞典王子尋根的故事,可謂說來話長,歷經曲折,要追溯這近百年歷史軼事,還得從他的中國祖父說起。
羅伯特·章的祖父,姓章名叫祖申,號無可。生于清光緒二年(1876年),浙江吳興荻港人。幼時聰明過人,12歲就能寫出很美的古體詩,24歲中舉,4年后(1904年)中進士,入翰林院授編修。辛亥革命后,從事外交官生涯。他從紫禁城走向了國外,先任出使俄國二等參贊,后調任駐荷蘭一等參贊,接著是駐比利時大使。1920年他又被任命為駐瑞典、挪威兩國特命全權大使。
然而,民國初年,由于軍閥干政,中國社會正處于大動蕩的時期,作為一名身在異國的外交官,他既要為國家“斡旋運數,挽救危亡”,又常處于內外交困之境,可又難于得到國內動蕩政府的理解。從章祖申留下的詩文中,我們可以感悟到一位正直的外交官心靈搏動的真實記錄:“孤負蒼生望謝安,圍其閑氣即兵端……”“無端歌泣百憂并,渺渺家山幾萬程。病后只余身是累,夢中不覺路難行。”由于心靈的痛苦以及對時局的憂憤,章祖申終于在斯德哥爾摩大使館一病不起。不過,他總算沒有埋骨于異國他鄉,而是將年僅7歲的兒子宗琦留在瑞典,自己回國了……
1922年春夏之交,章祖申回到北京。這時已是疾病纏身、沉疴不起。他頹喪不已,吃素念佛3年,近似出家。并在北京阜成門外的廣濟寺受佛名為“悟念”。逝世前的一刻,親戚、家人們均在他身邊“繞床合誦”佛經,然后由其師,當時的廣濟寺方丈在他耳邊囑咐數語,終于瞑目而逝。時年50歲。
章祖申逝世后,由他的瑞典友人把宗琦“鞠育成人,以紹其先”。這樣,章宗琦自小就生長在瑞典,爾后與瑞典一位著名的女演員結婚,生下了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兒子就是羅伯特·章。章宗琦英年早逝,其妻改嫁瑞典王室—斯格瓦德·貝納多特。這位親王非常愛這位女演員,同時對這位中國杰出的外交家章祖申也很敬佩,且胸襟開闊,不但娶了羅伯特·章的母親,還樂意接納羅伯特·章為其繼子。爾后,隨著時間的流逝,才演繹了一部瑞典王子來中國尋根的動人故事。
(作者單位:潮州外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