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鹽錢氏是以錢為始祖,錢孫錢弘叔的后裔自明初由江蘇宜興蒙山分支,始祖為錢富一(錢第十五世孫),原居海鹽澉浦鳳凰山麓。同里何鏞之孫何貴四,于明洪武中將戍都勻(今屬貴州省),其次子何裕剛生下三日不能行,便托錢富一收育,何貴四未再回歸故里,錢富一之子萬一終身未娶妻室,何裕更名錢裕,字孟寬,號如淵,成為錢萬一的養子。因何貴四系明初由安徽廬江遷到海鹽澉浦的,故而清錢儀吉等編纂的錢氏家譜,未冠“海鹽”或“嘉興”的地名,而稱《廬江錢氏年譜》。錢裕孫錢達,在澉浦以賣豆腐為生,勤儉起家,不惜高薪聘請塾師教育兒孫,其子錢琦于正德三年(1508年)中進士,官臨江知府。從此,錢氏裔孫人才蔚起,名宦、學者輩出,成為嘉興府望族之首。
據清錢儀吉等撰補的《廬江錢氏年譜》、錢臻等編纂的《錢氏家譜》及潘光旦所著《明清兩代嘉興望族》等載:錢琦之子芹,明正德十七年進士,官永州知府;三子萱以進士為刑部郎,改禮部,德慶州同知;侄錢薇,明正德十三年進士,官禮部給事中;孫錢應晉明萬歷年間舉人,官蓬州知府;錢薇子錢與映,明嘉靖舉人,孫錢升萬歷舉人。其曾孫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諫臣錢嘉征,明天啟舉人,監察御史,正值魏忠賢閹黨橫行,朝政腐敗,錢嘉征以七品小京官,為揭發閹黨罪行,不顧滅門之災,冒死上奏,列舉魏忠賢“臨駕皇帝、陷害皇后、篡奪兵權、遍置黨羽”等十大罪狀。群臣呼應,皇上覺察,最終參倒魏忠賢及其奸黨,《錢嘉征疏》亦被稱為“擊奸第一聲”。
錢嘉征之侄錢汝霖,深具民族氣節,明末清初,與呂留良等人,在南明政權授意下,企圖利用南北湖譚仙嶺險隘,聚義起兵反清,曾在南北湖周圍盤桓,后因清兵長驅直入和南明政權很快失敗而未成功。后呂留良因遭文字獄被鞭尸,錢汝霖則傾心程朱理學,隱居南北湖邵灣山中紫云村,卒年72歲。玄孫錢載,清乾隆十七年二甲一名進士,官內閣學士禮部左侍郎;錢載子世錫,乾隆四十二年進士,官翰林院檢討。世錫子寶甫嘉慶進士,官山西布政使。
錢嘉征堂弟錢瑞征,康熙舉人,官西安教諭;其子綸光,太學生,無意官場,游學全國,后入贅嘉興陳姓,工書,有詩名。錢綸光夫人陳書,號南樓夫人,有《夜紡授經圖》傳世。其子錢陳群(1686~1774年),字主敬,清康熙六十年進士,后歷任侍讀學士、刑部左侍郎、太子太傅、刑部尚書,曾出任鄉試主考官、會試副主考官,充大清會典副總纂官,經筵講官。長期在南書房任職,與乾隆皇帝接觸頗多,君臣常以詩詞唱和,因病告退嘉興以后,仍與乾隆互寄詩書,與南通沈德潛同稱江南二老,紀昀,劉墉等當朝大臣,均稱其為恩師。乾隆六下江南,錢陳群兩次伴駕。
錢陳群去世后,乾隆深感痛惜,御書悼文,謚文端,令入賢良祠。錢陳群后人便以其為始祖,稱嘉興文端集齋尚書派,是嘉興六支錢氏后裔中最興旺的一支。
嘉興文端集齋尚書派一支,其子孫科第連連,直至民國,各代均有名臣廉宦,文人學士。較著者如錢陳群長子妝誠,乾隆進士,官內閣學士,刑部左侍郎,《四庫全書》副總纂;其孫輩錢臻官江西巡撫,錢載二甲一名進士,官內閣學士、禮部左侍郎;裔孫錢應溥,官至工部尚書、軍機大臣;錢應溥孫錢錦孫,清末任戶部員外郎,入民國后歷任財政部次長、全國幣制局邦辦、全國煙酒事務署署長。錢應溥曾孫女錢正英,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電力部部長,后為全國政協副主席。
現在有研究工作者,把海鹽錢氏稱為嘉興錢氏,據錢文選纂《錢氏家乘》記載,嘉興市錢氏至少有七支,嘉興支黃輿公觀察派,桐鄉柞溪支思貞公別駕派,石門錢林支思服公孝廉派,崇德合仰橋君彩公派,嘉善魏塘(廛隱公支)塞庵公相國派,嘉善(文僖公分出)黼堂公侍郎派和嘉興文瑞公集齋尚書派。據史料統計,從明正德年間起,到清光緒年間止,海鹽錢氏有進士十四人,舉人三十余人,其中狀元一人,傳臚一人,尚書二人,侍郎二人,巡撫二人。畫家、學者、詩人更多。繼承和發揚嘉興錢氏公勤報國,恪守其職,勤學苦讀,研經治史,淡泊名利,心地淳厚等優良傳統,對弘揚先進文化至關重要。五百年來,嘉興錢氏為嘉興歷史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過杰出貢獻,是創造嘉興歷史文化名城的一部分,挖掘歷史文化遺產,古為今用,對豐富嘉興的人文景觀,開拓嘉興的旅游市場,提升嘉興市民精神文明,都有很大的益處。
(作者單位:浙江海鹽澉浦社會福利慈善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