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在大學學的是廣告策劃,畢業后在一家小廣告公司工作,每日做一些收集資料處理圖片的事,拿著一份不算太少但也不能使自己滿足的工資。
一天中午,劉凱忽然有感于自己的“大材小用”,撂下一句“大丈夫豈能居此方寸之地”的豪言壯語,滿懷著自信和對未來事業的憧憬,在老板的疑惑眼光和同事們的嘖嘖驚嘆聲中揚長而去,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
要創業,就要有資本。劉凱用姐姐姐夫支援的4萬塊錢,再加上自己東拼西湊的3萬元,在市區一處還算熱鬧的地段租下了一間門面,添置了辦公用具。一切準備妥當之后,掛出一塊鮮紅的招牌“凱文文化傳播公司”,算是正式成立了!
有了公司,卻招不到職員,前來詢問的人一個接一個,但一聽月薪在600—800元之間,就都搖搖頭走開了。劉凱想不通:“公司剛成立就遇挫折,不吉利呀!現在的人怎么了?800元一個月已經不少了呀!怎么就不知足呢?”想到這劉凱不禁笑了起來,自己不就是嫌工錢低才辭職的嗎?“錢是好東西呀,好東西誰不想多要呢!”
路過一所大學門口的時候,劉凱忽然停住了!看見那些進進出出的大學生,劉凱眼睛猛然一亮:對呀!干嗎不招幾個做兼職的大學生到公司來呢?做兼職不會要很高的工資。想起自己上大學時給人家做兼職,一個月才三百多塊錢,就這樣自己還高興呢!
不到一個小時,四個大學生已經名歸“凱文”名下了。
四個大學生上班的第一件任務就是拉生意,劉凱自己也守著一部電話,給各種各樣的公司企業打電話,發傳真。四個大學生腿跑斷了,劉凱電話也打壞了,生意卻一單也沒接下。
眼看一個月過去了,公司還沒開張,劉凱氣不過,一氣之下對四個大學生一揮手:沒人請咱們做廣告,我們自己給自己做廣告!
在劉凱的帶領下,不到兩天工夫,凱文公司租下的十幾塊大型廣告牌全部繪上了由劉凱自己設計的彩繪廣告——一整塊純藍色的背景上,凸現四個大字:凱文廣告!除此之外別無他物,連公司的電話、地址都沒有!
劉凱不無得意地對四個大學生說:“這樣的畫面不但可以省下好多油漆顏料,還省工夫。”緊接著又嘆氣:“哎,都到了要節省油漆的地步了,恐怕這是本公司第一幅也是最后一幅廣告嘍!你們看它多像一個藍色的大屏幕呀!我們就叫它‘藍屏’怎么樣?”四個大學生想出言勸慰,卻又不知說什么好,只能無奈地搖頭。
藍屏廣告做好兩天后,讓劉凱啼笑皆非的事來了!
不知道是電視臺的人傻,還是在這個城市里實在找不到一處可以一拍的東西了,“都市風景線”看上了劉凱的“藍屏”!青春活潑的女主持人,一蹦一跳地引導著攝像機在劉凱藍色的杰作下轉了好幾圈,然后用她那調皮而甜美的聲音告訴觀眾:本市近日出現了一道亮麗的新風景,十幾幅像剛才您看到的那樣的大型廣告牌出現在市區各大街道(攝像機給了個特寫)!從這些廣告的設計來看,這應該是平面設計中最時尚的簡約派作品!大家看這幅作品是不是給你很強的視覺效果呀?(回身指向藍屏)這些廣告牌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美學研究價值,感召力豐富,給我們的城市增添了不少風采!我們得知:這幅廣告作品的創作者——凱文廣告公司的劉凱先生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本欄目準備就‘廣告創作’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歡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
劉凱看了節目之后,半天才冒出一句:“這是怎么了?”一夜之間,自己無奈之下胡亂畫出的東西成了藝術品!為了省顏料省錢,把廣告繪成簡單的“藍屏”,倒成了“簡約派”風格了!
媒體這個東西真是厲害!電視臺這一報道不得了,劉凱的“簡約”風格頓時成了大眾競相談論的話題,據說是有利于環境保護,節約資源。劉凱的辦公電話馬上成了比市長熱線還熱的熱線,大小商戶都要求凱文獨家承辦他們的廣告業務,各式各樣報刊雜志的記者要求作“獨家專訪”,追求時尚和崇拜藝術的人要求一睹大藝術家的風采,更有甚者,有人居然要劉凱授權給他為劉凱寫傳記!
有商家來凱文公司洽談業務,一進門先恭敬地遞上名片,然后環顧四周:“哎呀!藝術家就是藝術家,跟我們這些滿身銅臭味兒的凡夫俗子不一樣!不像我們把個辦公室搞得亂七八糟的,您看人家劉先生,連辦公室的布置風格都這么簡約!”劉凱的辦公室也成了簡約派了!雖然劉凱早就知道商家最會好言奉承,但是聽到這些話還是有點頭皮發麻!他只能無奈地笑笑,也不便與他們講那么多,如果真要告訴他們自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錢去裝修,打死他們恐怕都不會信!
日夜忙碌的同時,凱文公司大大地賺了錢,公司業務與日俱增,“凱文廣告”名聲斐然!四個大學生雖然累,但手里拿著獎金還是樂得合不攏嘴兒,異口同聲說今后跟定劉總了!
“都市風景線”專欄記者采訪劉凱:“您能談談您創作第一幅作品時靈感的來源嗎?”靈感的來源?怎么說呢?說實話吧,沒人信你;說點瞎話吧,又實在不知道說些什么。自己當初哪有什么靈感呀!還好,身邊的大學生機靈,順口道:“劉總是在看到電視機無信號時的藍屏,而產生創作靈感的!結果第二天電視臺節目就播出:著名廣告人劉凱的創作靈感來自于看電視節目。關于劉凱的節目出了一期又一期,絲毫沒有要完的意思,時間一長,各種各樣劉凱靈感來源的說法流傳開來:有的說是在淋浴的時候有了靈感,還有人說是在做夢的時候,甚至有人說是在上廁所的時候產生的!
劉凱聽到了,好氣又好笑:“這都是些什么呀,根本就沒有的事嘛!”
劉凱決定召開一次記者招待會,說明真相!
“事實上我并沒有傳言的那樣玄乎,也不存在什么靈感來源的說法。我是在公司沒有生意、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繪出那幅廣告的。說它是‘廣告’還是高評了它,它連廣告基本的條件都不具備;畫面簡單也不是什么‘簡約’風格,主要是我們為了節省油漆顏料,因為當時公司的境況很不好。”
說起以前的事劉凱不免有點心酸。他以為臺下會傳來哄笑聲,但響起的卻是一片熱烈的掌聲!
有記者說:“劉先生真是幽默!劉先生把一個瀕于絕路的小公司發展成了現在的規模,不光是位富有創意的藝術家,更是位有經營天才的企業家!劉先生的謙虛態度和創業精神,都是當今青年人應該好好學習的呀!”劉凱還想說什么,臺下的掌聲經久不息,劉凱愣愣地站了好半天:現在的人都怎么了?不信實話!現在倒好,自己又成了勇于創業的企業家了!
于是第二天劉凱又有了“年輕企業家”的頭銜。凱文公司的生意比以前更火爆了,劉凱帶領公司員工埋頭做著一單又一單廣告,再也不去理會媒體說些什么,反正自己公司生意好就行了,管那么多干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