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你感覺最頭疼的事情的最好辦法不是回避,而是想方設法盡力去做好它。”
生活富足、工作順利,按理說王女士的日子過得挺順心,可惟獨一樣讓夫婦憂心——女兒小菲身體不好,動不動就不舒服,但卻總也查不出“病根”在哪。無奈之下,求醫(yī)無果的王女士為女兒找到了心理咨詢老師。接下來,就有了小菲和心理咨詢老師之間的一席交談——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中,父母非常愛我。有一次我發(fā)高燒,媽媽兩天兩夜沒合眼。我說想吃梨,爸爸立刻出去買,路上摔了一跤,手臂被劃開一個大口子。可他還是直奔水果攤,最后笑呵呵捧回3個大雪梨。
自從我考初中失利,進入現(xiàn)在這所學校后,每天回家聽到的就只有3句話:“考試了沒有?”“成績怎么樣?”“排在第幾名?”我想不通,爸媽怎么變成了這個樣子?小時候,他們從來不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我的學習上。他們總是問我有沒有和小朋友一起玩?和小朋友鬧矛盾后,是怎么樣處理的?手工做得好不好,動手能力強不強?故事講得如何?敢不敢主動發(fā)言?舞跳得如何,學校“六一”兒童節(jié)的表演能不能上臺?只要我有進步,就會得到獎勵。
為了愛我疼我的爸媽,我也想把成績搞上去,可偏偏碰上了倒霉的事情。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看書,突然覺得有一只小蟲子鉆進了耳朵,我捂著耳朵,不斷呻吟著。爸媽趕緊送我去了醫(yī)院。經醫(yī)生檢查,并沒在我的耳朵里發(fā)現(xiàn)異物,也沒發(fā)現(xiàn)發(fā)炎的癥狀。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后,我像往常一樣開始背英語,爸媽急忙阻止了我,說讓我好好多睡會兒。那天上午,他倆沒去上班,而是帶我去看專家門診。在做了徹底檢查后,那位慈眉善目的老專家斷定我的耳朵一切正常,沒有什么器質上的疾病。
“這怎么可能呢?”爸媽強調說:“她6歲時患過急性中耳炎,當時差點失聰。您無論如何再好好幫她查一查。”可是查來查去,爸媽得到的是一大堆“一切正常”的化驗單。可他們仍然不放心。老專家被爸媽纏得無可奈何,只好建議他們給我提供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
醫(yī)生的話爸媽不敢不聽,學習要緊,可身體更要緊。就這樣,我過了一個好舒服的暑假。爸媽不再像以往那樣緊盯著我的分數。“生病”中的我可以看被媽媽沒收了的“閑書”,聽平常不能聽的音樂。
新學期回到學校的第一次考試,我的成績退后了兩名,父母沒有責怪我,反而安慰說能保持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他們還主動告訴班主任我在假期里生過一場“大病”,要他適當地照顧照顧。
班主任張老師從那以后真的很照顧我。比如,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英語比賽后,他把我叫到辦公室,告訴我說,這次比賽我距離參加區(qū)里辦的英語提高班的分數差兩分。我當時有些惋惜,要是暑假里別那么舒服、多背點單詞就好了。誰知老師繼續(xù)說道,后來查卷時發(fā)現(xiàn)給我判得嚴了,給我又加了幾分,就這樣我的成績過關了!我有些驚訝,不過班主任下一句話讓我明白了,他說我生了那么久的病還能考出這樣的成績,也算難得了。
更奇怪的是體育課的跳遠達標考試。我連跳3次都沒觸線。這時,有同學向體育老師說了句什么,體育老師走過來打量我?guī)籽郏缓蟠舐暤卣f:“呀,原來你今天穿的是白球鞋,如果換成旅游鞋,你的鞋尖就保證能夠觸線了!好了,算你達標了!” 我漸漸發(fā)現(xiàn),對我格外寬容的不只是老師,因為我生過病,同學們都處處讓著我。
新學期開始后一個月,我們班換了一個女班主任,她是全校聞名的鐵腕,一談起學習來就兩眼發(fā)光,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同學們,加油呀,人是累不死的啊!”有同學就私下里稱呼新班主任“累不死”老師。
新班主任教化學,可我偏偏化學最差。學英語的時候,曾聽說一個單詞如果接觸過17次以上就再也忘不了。化學元素周期表我豈止背了17遍,可怎么也記不住。而班主任說,記不住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沒用功。如果要別人來幫忙,只有一個字——考!
她說到做到,考試從來不事先打招呼,敲敲講臺后直奔主題,“今天進行一次單元考,除了筆與涂改液,其他東西都收起來。”每到這時,我就感到頭暈、呼吸困難、手足顫抖,隨后就是更嚴重的眩暈。
班主任對我很不滿意。不過,在我?guī)状螘瀳龊螅粷M歸不滿,口氣緩和了不少,讓我先別考了。還說我身子骨也實在太弱了,囑咐我加強治療的同時,要多鍛煉。
得到班主任“特赦令”,小菲本該輕松許多,可接下來的現(xiàn)實還是給她帶來了不小的打擊:名次退到了全班40名,化學只考了56分,是全班惟一一盞“紅燈籠”。小菲說她不能寬恕自己,該努力了!可身體卻不給面子:每次多看書、遇到不懂的問題就頭疼;做題卡殼了就心發(fā)慌,跳得特別快;考試暈場更是纏上了自己。爸爸媽媽又帶小菲看遍了大大小小的醫(yī)院,專家們都認為她身體沒病。“現(xiàn)在我自己很痛苦啊。”小菲對咨詢老師說。
專家分析:身為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越來越好,生怕孩子受委屈、受傷害,對孩子進行一定的保護是應該的,但是什么都要有個度,如果過度保護,則對孩子的成長特別是心理的成長極為不利。
小菲的父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造成小菲在學校也受到了特殊的照顧,從而加重了小菲逃避的心理。為人父母不應該只會像老母雞那樣把孩子護在翅膀下,應該教會孩子自立和勇敢,不要替孩子做事情,而應在孩子做事的時候給予正確的指導和鼓勵。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提供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面對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有利于他們健康人格的形成,避免逃避心理的出現(xiàn)。
對孩子的愛,不該僅僅關心他們的身體、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特別是孩子上初中后,更需要多與他們進行精神上的交流。有些孩子升入初中后,年齡增長了,心理成熟度卻沒有相應提高,還停留在“孩子階段”,但他們的小心事小煩惱卻一點兒也不比別人少,壓力、苦惱、困惑由此而生。他們需要傾訴,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支持。所以此時,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從重物質提供轉到更重精神支持,給孩子理智的愛,給孩子他們需要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