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自動柜員機上取錢,因為每次取款有限額,所以一連取了兩次。后面等候的一個小女孩急了,一下擠上前來,“你能不能先讓我取?”本來是可以的,但她的“突襲”嚇了我一跳,也惹惱了我。“我有什么理由讓你先?”我斷然拒絕了。
我們什么時候?qū)W會在三米線外排隊等候,我們的生活就會悠然一些、和諧一些、優(yōu)質(zhì)一些。排隊不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素質(zhì)。排隊與否、如何對待排隊以及如何排隊,實際上也體現(xiàn)了人們對待規(guī)則的態(tài)度,體現(xiàn)了人們是否以及如何尊重他人。
我是有過一次“慘痛”教訓(xùn)的:有一年去西安旅游,發(fā)現(xiàn)一個賣肉夾饃很出名的地方,很多人在排隊買。我和太太也加入排隊的行列。在差不多到我們的時候,后面的一個中年男人說他的孩子很餓,問能不能讓他先買一個。我們都答應(yīng)了,誰知道那人竟將剩下的所有肉夾饃都買下。我們都氣暈了,此人不僅欺騙了幾個饃,還傷害了我們的感情。
我一個原在廣州媒體工作的朋友跑到美國研修幼兒教育學(xué),她說美國幼兒園的一個基本“社交課程”就是“排隊”:讓孩子們排隊入課室、排隊玩游戲,孩子們從中可以知道很多時候需要排隊,排隊令活動可以進行得更快和有秩序。比如老師叫孩子去郵局練習(xí)寄信,到了郵局門口,老師會輕聲對孩子們說:“我們要進去辦事,要守紀律,排隊不亂走,安靜不講話,還要耐心等候……”
現(xiàn)在中國人有錢的、不太有錢的或沒什么錢的,都少不了經(jīng)常進出銀行。如果讓大眾評選排隊十大熱點,銀行一定名列三甲。到銀行想不排隊,行不行?行!往銀行存幾十萬元,拿個VIP卡,就可以徑直往大戶窗口走。只在銀行里存上千兒八百的“小戶”,還是老老實實地排隊吧。在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的同時,大眾不管愿不愿意都認可了“這部分”排在前面的事實。
排隊也是一種世相。沒有多少人喜歡排隊,焦急是排隊最通常的狀態(tài)。據(jù)說巴黎人很會享受排隊的樂趣,比如會拿一本書瀏覽,或者抱著一束百合花邊排隊邊等某個人出現(xiàn)。中國人多缺少這樣的閑心和情懷,但當(dāng)你不得不排隊時,也可借鑒一下巴黎人的做法,抱一束百合花排隊也許你做不到,而拿本書、買份報看看至少可以消減煩躁的心情,再不,瞪大眼睛觀察周圍的眾生相,也一定會有所收益。
選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