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過青澀,
我們經過愛情;
我們經過歷練,
我們經過成功;
歲月里燃燒著激情,
生命中洋溢著奮爭。
我們在經過的每一個成長的渡口
真誠地寫下:
心若在,
夢就在。
愛若在,
彼岸就在!
未來就在!
拔除雜草
□文 / 克里斯·J·戴維
斯恩德有3個孩子,他要求大兒子克萊爾、二兒子卡爾夫和小女兒凱妮每天都去菜園里拔除雜草。盡管3個孩子非常不愿意,但都知道父親的脾氣,于是每天放學后,乖乖地去菜園拔草。剛開始,他們會互相埋怨。
克萊爾說:“卡爾夫,你只管往前沖,根本不管身后的草是否拔干凈,總是要我重新拔。”卡爾夫說:“難道你沒看到,我拔得最多嗎?你怎么不看看凱妮,我拔了一大片,她才拔了幾棵!”凱妮則哭了起來:“你們看,我的手上都起泡了,還有,我的花裙子也弄臟了。”
草并不是那么好拔的,有時拔草的同時,也將菜苗一起拔了起來,有時一不小心就會被雜草的尖刺劃傷手指。往往這塊地里的草還沒有拔完,一場雨下來,那塊地里又冒出了小草尖尖的腦袋。于是,他們只得每天放學后在菜園里忙碌。慢慢地,孩子們不但學會了拔草,而且也不再抱怨,他們還學會了忍耐。
菜園里的蔬菜,因拔除了雜草而長得郁郁蔥蔥,而孩子們也都愛上了拔草的工作。直到有一天,克萊爾宣布,他以后不能去菜園拔草了,因為他要去州立大學讀書。臨走時,克萊爾說:“真舍不得啊,這么漂亮的一片菜地。”于是,菜園里只剩下卡爾夫和凱妮了。又過了不久,卡爾夫宣布,他也要去遠方讀大學,不能去菜園拔草了。最后輪到了凱妮,凱妮走的時候戀戀不舍地對父親說:“以后,菜園里的雜草由誰來拔呢?”父親說:“不用著急,我有除草劑呢。”凱妮不解地對父親說:“您既然有除草劑,怎么還要我們兄妹幾個花費時間去拔草呢?”
斯恩德舒心地笑了:“現在你們兄妹3人都上了大學,不能忘了這拔草的功勞。拔草時,你們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寬容。要知道,心中的雜草靠除草劑可不行,那要靠自己動手才能拔除!”■
劉江選自《諷刺與幽默》
發現機遇
□文 / 張小失
畢業前的最后一堂社會心理學課,教授將學生們帶到生物實驗大樓。
教授說:“為了這最后一課,我前前后后準備了一周。請看——”他指著大長桌上的兩只玻璃箱,“這是我飼養的白鼠,它們分別喜好栗子和山芋,我每天充足地供應它們,從不耽誤。”然后教授將兩根粗糙的木棍放進玻璃箱,另一頭搭在半空中的籃子上。大家發現:籃子里有各種水果、甜品。一個學生笑道:“我懂了,人生不能小富即安,要不斷攀登、進取。”
教授笑著點點頭,又說:“我的柜子里還有一只白鼠。”他轉身將第三只玻璃箱拿出來,里面有一只驚慌失措的白鼠,見光后,四處亂竄,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教授將玻璃箱放到桌子上,同樣拿一根粗糙的木棍將玻璃箱與水果籃建立聯系。一個學生笑道:“我懂了,人生在困厄的時候,才可能尋求突破——這只白鼠餓了很久吧?”
教授笑著點點頭,說:“這只白鼠餓了整整一周。但是,它沒有你們想像的那樣聰明,它并不能盡快尋求突破口。”教授轉身端了一盆水。
一個女生小聲道:“別折磨它!”教授沒理會,“嘩”地將水倒進餓鼠住的玻璃箱。那只餓鼠漂在水上,沿四壁亂躥,但爬不出去;最后,它發現了木棍,游過去,小心翼翼地爬到半空中,停了下來。有女生輕呼:“再上,再上,就有吃的啦!”
教授說:“你催它,它不懂。”教授點燃酒精燈,托在手上,移到餓鼠下方。熱空氣呼地沖上去,餓鼠一顫,猛地向上躥、爬……在一陣歡呼聲中,餓鼠發現了籃子里的食品,開始大吃特吃。
教授說:“好了,實驗做完了。你們就要走向社會,一部分人會事業有成,生活安定得像這兩個吃山芋和栗子的白鼠;另一部分,則可能會遇到困難,一時難以自拔,而痛苦卻不斷加深,像這第三只白鼠。我不想贊美困難和痛苦,但假如同樣面臨一個美好的機遇的話,越是不幸的人,越有可能早些發現它。機遇大多是為那些倒霉的人準備的。”■
李鬼選自《新聞晚報》
水濛濛的愛情
□文 / 黃蓓佳
我的在外地工作的妹妹打電話來,語氣很驚惶,像腳底下踩著一顆將要爆炸的地雷般。
“發生了一件事件,”她驚慌不安地說,“我要向你請教,你必須給我出個主意。”
我悚然,后肩處立刻爬上一股冷意,以為她快要下崗了,或者家中鬧起了婚變。
“毛毛談戀愛了!”她的聲音帶著委屈,又帶著憤怒,“我從她的手機短信中查出來的,這個小東西,她居然跟男孩子談情說愛了!”
毛毛是她的女兒,16歲,剛上高一。
我妹妹在電話里絮絮叨叨,把她如何發現了女兒手機中的蛛絲馬跡,夫婦倆如何暗中偵查,如何把電話打到男孩子的家中去試探真偽,如何如何……一點不落地告訴了我。妹妹尤其悲憤不平的是:天冷了,北方來了寒流,毛毛連夜給男孩子發去短信,噓寒問暖,敦促對方明早上學要添加衣物,言辭間關愛備至。“我把她養這么大,她還從來沒有這樣關心過我。我生病的時候,我加夜班熬到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時候,也沒有聽過她一句愛惜我的話!”妹妹說這句話的時候,聲調里簡直就帶上了絕望。
她焦急地詢問我,應該如何處理這件事。毛毛現在已經跟父母非常對立,在他們之間,“戀愛”這個詞等同于一枚敏感度極高的炸彈,無論是誰稍一碰觸,帶來的后果就是人仰馬翻。妹妹還長吁短嘆地舉出例子:她的一個同事的兒子,高三時談戀愛,被家長反對,居然就自殺了。“那孩子,他真就自殺了!已經上高三,學習很優秀的!”
所以我的妹妹遇到的是天底下父母都可能遇到的難題。所以她心急如焚地打電話給我,詢問我的意見。因為我是作家,因為我寫過一些兒童文學和青春文學,她以為我是處理戀愛問題的老手。
我當然不能隨意表態,畢竟事關性命,稍不小心,炸彈會引爆在我的跟前。我支吾說,再觀察一下吧,不要跟孩子正面交鋒,先看看事情嚴重到了什么程度,有沒有影響學習。必要的時候,我可以過去跟毛毛面談一次。
放下電話,我一點兒沒有妹妹的焦急,反而想笑,有一種清甜的、芳香的、陽光曬過之后暖烘烘的氣味在心里彌散。我靜靜地坐在沙發上,想:毛毛戀愛了,16歲的女孩子愛上了一個同樣年紀的男孩子,多好的事啊!想像我的小侄女,每天清早離開家中去上學的時候,心里會懷著怎樣的渴念和快樂,她在陽光飛灑的校園中看見那張親愛的笑臉的一瞬間,幸福會如何把她包裹,花骨朵一樣的生命是如何在這樣隱秘的激情中綻開成美麗,我是發自內心的替我的小侄女高興。
生命太過短促,16歲到26歲,倏忽之間就跨過去了,16歲的戀愛,雖然十有八九不可能有什么結局,但是那樣青澀和清甜的滋味,是以后的戀愛中不可能再嘗到的。16歲以后,年齡每長大一歲,戀愛雙方的心態便有所不同,過程和目的也在一點點地發生變化。到了26歲,干脆就是直奔婚姻而去,那種直白和赤裸,簡直毫無美感可言了。因此,很多時候我都想不明白,當自己的孩子們在享受人世間最純潔和美好的一場盛宴時,我們做家長的為什么總是心懷鬼胎、虎視眈眈,總想著要撲上去把席面攪個杯盤狼藉?
要懂得享受啊。當我們很多做家長的,一生中只跟自己的妻子或丈夫談過一次為婚姻而安排的戀愛,而后幾十年過著柴米油鹽的平淡或說是寡淡的日子時,我們為什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超越我們去享受更多的快樂呢?我們為什么要恐懼?我們在恐懼什么?我們憑什么要把戀愛當作孩子升學道路上的障礙,而不當做讓生命飛揚起來的動力,由衷地替孩子高興、為孩子祝福?我們私下里總是希望自己能夠邂逅戀情,三角四角從不厭煩,盡管總是做得隱秘和曖昧,但是我們卻要不由分說地剝奪孩子們的戀情,盡管他們的行為實際上更加健康更加透明。想起來,這是不是一種自私呢?因為害怕承擔而引出的自私?
我妹妹打過那個電話之后,很長時間都不再提起這事,仿佛忘記了一樣。有一次我忍不住好奇,打電話過去問她:毛毛和那個男孩子怎么樣了?妹妹輕描淡寫地說:“那個呀,好像也沒有怎么,小孩子的游戲吧。”
我倒是有點失望。雖然預知結局必定如此,我還是失望。美好的東西風一樣地來,又風一樣地去,無法永遠地把它們留在身邊,這才是我們應該恐懼的事情。■
劉大鵬選自《羊城晚報》
推銷品行
□文 / 李永英
我有一個學生,是那種聰明、機靈、一點就醒的人,給他解答問題是最輕松的;他也經常得到各科任課老師的表揚,考試成績也好。然而,走進社會后,碰壁最多的也是他。這些年來,已換了無數個公司,至今沒有一個滿意的。似乎他遇到的總是有眼無珠的上司,嫉賢妒能的同事,每一個環境都不能善待他,于是他只好跳槽。據了解他的人說他這人“界面”不好,得理不讓人,喜歡痛打落水狗。公司在經營中,有些決策并不一定都對,在別人還不大清楚的時候,他能看出一些端倪,這是他的過人之處,事后往往證明他是對的。于是,他揚著勝利的旗幟四處招搖,不給已經很難過的當事人臉面,甚至包括上司在內,這讓那些已經面臨挫折的人再一次受到傷害。這一點讓同事們不能接受,與他共事總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時間一長,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愿與他在一個部門工作。在這種情況下,老板只好炒他的魷魚,以換得天下太平。
這個學生在向我述說他的懷才不遇的時候,很感慨地說他這樣的人適合生活在美國,說那才是一個能干的人待的地方,那兒不會對個人的性格、習慣有過分的苛求。可見他是知道自己的性格弱點的,但他沒有想到如何去調整自己,有效地改進自己,以便更能適應環境,畢竟好多環境是我們不能改變的。
我想他始終沒有明白的是,我們在推銷自己的各種能力的時候,同時也在推銷自己的性情、修養、處事藝術,這才是我們能夠深深扎根于一方土地的條件。在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做成功一件事往往需要眾人的合作與智慧,能干的人不一定能干成事,而能容人的人總是一步比一步走得好,這就是“界面”越來越重要的原因。
我還有一個學生,個頭不高,長得白白生生,很奶油很精致的樣子,他還在學校念書時,我總在想,這樣的年輕人吃得苦、有堅持的精神嗎?后來他到一個銷售五金工作的小公司工作,那個公司小得連經理在內只有4人。他學的是會計專業,除了做會計工作,經理還安排他每天在公司值班,守電話,月薪300元。公司的業績很不理想,生意一天比一天淡,他咬牙堅持著。每天準時上班,把辦公室打掃得干干凈凈,做好電話記錄,并及時匯報。他當時的想法是,公司已經很困難了,再幫經理撐一段時間看看。沒過多久,其余的兩個人都相繼離開公司,他沒走。兩個月后公司倒閉,他幫助經理清理完財務,賣掉辦公家具,站完了最后一班崗。經理很感動,說你這個年輕人仁義,我雖然沒有能力帶你走,但一定想辦法好好幫你一把。3天后,經理果真把他介紹給了另一個開百貨連鎖店的朋友,并極力推薦說這個年輕人值得信賴,可以托付大事。他去了之后,很得新老板信任,一直做到人事部主任,待遇也非常好。
這個學生其實并不十分聰明,他只是把自己所擁有的最大特點:仁義與忠誠推銷給社會,這是非常可貴的品行,無論在商界、政界甚至情場,因而他得到了人們的欣賞、認同和接受,自己也獲得了較大的利益。
推銷自己的性格、品行、價值觀、人生觀,不是靠吹噓、渲染,靠的是為人處世的每個細節,推銷的過程終其一生。當我們仔細分析一個很成功的人時,我們會發現他(她)在做人做事方面真正是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優秀之處,這些閃光點使他(她)有效地避開了那些致命的挫折和失敗,少走了無數彎路,并不見得一定全靠著機會或者有貴人相助,事實上,就是機會和貴人也是有所選擇的。■
賈英選自《思路與智謀》
辭職報告
□文 / 許軍
小路大學畢業后被招聘到一家大型家電公司做銷售工作。小伙子來自農村,有一股拼勁,而且對銷售工作很熱衷,所以業績一直不錯。但美中不足的是,小路和主管的關系總是有些不協調。終于有一天,因為一件也許根本就不值一提的事情,兩人吵了起來,最后小路一怒之下向老總遞交了辭呈。老總對小路的印象一直是不錯的,他考慮了良久,最后說:“把你手中的業務清理一下交給我,我會同意的。”
3個小時后,小路交給老總4份文件。第一份,關于自己本月內需要結算的各種業務上的經濟往來;第二份,關于目前已經建立良好合作的單位名稱,上面有每個負責人的地址和電話,甚至包括了各個老板的喜好;第三份,目前正在爭取的客戶名單,資料中列舉了這些單位經理的籍貫和簡歷,比如誰當過兵,誰下過鄉,誰離過婚;第四份,是對于還沒有開展業務地區的攻關計劃。
面對小路的“臨走交代”,老總有些吃驚。他最后的批復是:小路留下做主管,而那位主管被降職調離這個部門。當那位主管向老總討個說法時,老總說:“像小路這樣的人才,你和他處不好關系,這本身就是失職。”一個人對自身品質的堅持,既可以表現在你求職時,也可能表現在你辭職時,這就是所謂的人格魅力。■
馮國偉選自《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