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fā)生在上世紀80年代。
剛剛度完周末的巴黎人,在第二天上班的途中發(fā)現(xiàn),街頭到處張貼著巨幅廣告。上面是一位金發(fā)碧眼身著三點泳裝的漂亮女郎,雙手叉腰,向來來往往的行人微笑,下面寫著:某月某日我把上邊脫去。于是人們都在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這一天來到了,上班的人們經過廣告牌時發(fā)現(xiàn),那位女郎依然雙手叉腰,帶著微笑,“上邊”真的不見了,露出了健美豐滿的胸脯。行人咧開嘴,發(fā)出會心的微笑。但細心的人們發(fā)現(xiàn),廣告牌上的字變成:某月某日我將下邊脫去。人們屈指一數(shù),還有一周的工夫,熱切的盼望與漫長的等待開始了。一時間在巴黎乃至整個法國都在議論紛紛。這廣告到底要搞什么名堂,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一周過去了,當人們再次從廣告牌前經過時發(fā)現(xiàn),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轉了身的女郎,一絲不掛,修長的身材在陽光的照耀下閃出健康的光澤。“下邊”果然沒有了,肌肉結實的臀部夸張地高高翹起,下面是一行十分醒目的大字:未來廣告公司,說得到做得到。
整個輿論界一片嘩然,褒貶不一。贊美者認為,有多少年沒有見過這么出色的廣告了,它使得該公司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有的還建議將該廣告送博物館收藏。反對者則認為,該廣告拿女人開涮,有悖傳統(tǒng),且名不副實,有欺世盜名之嫌。
無獨有偶,在英吉利海峽彼岸的英國,有一位叫華萊士的年輕人,經過精心的策劃和構思,寫了一本僅幾十頁的小冊子,情節(jié)亦很簡單,并附有十幾張精美的彩色插圖。書中的文字和插圖蘊含著一個深奧的謎語,那便是該書的名字。這是一本獨特的沒有書名的書,作者要求讀者猜出該書的名字,猜中者將獲得一筆數(shù)目可觀的獎金。
然而,他同時要求猜中者必須將書的名字以繪畫、雕塑或音樂等形式暗示出來。該書謎底并不簡單,只有富于細心和想像力的人才能猜中。然后猜中者名單將在該書發(fā)行一周年之際公布于眾。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發(fā)行不到一年,已逾百萬冊,猜中者是誰并不重要,關鍵是華萊士早已是名揚全英的人物了。
其實成功的廣告必定是充滿想像力的產物,惟其如此,才能吸引眾人的眼球,吊起人們的胃口,使人產生強烈的反應。一個構思巧妙使人心儀的廣告誰都沒有理由去指責它,相反它會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給人們以深思和啟迪,讓人們仔細去咀嚼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