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亮鳳
一位飽受不幸婚姻折磨的婦女患上嚴重的腸道過敏癥;一位年輕的干部升任單位正職不久,血壓持續升高;一位在一月之內痛失兩位親人的女士患上嚴重的心律失常……此類病癥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心身疾病。研究發現,由于負面情緒刺激造成的以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為主的心身疾病有上百種之多,這其中包括高血壓、甲亢、消化道潰瘍、糖尿病、冠心病、哮喘、癌癥等。自主神經的功能活動在防病治病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自主神經不是虛擬的結構,它實實在在存在于體內,與內分泌及免疫系統互相影響,共同維護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在應付內外環境刺激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體的自主神經從腦和脊髓發出后,分布在所有的內臟器官和分泌腺上,支配并調控這些器官的功能活動,所以又稱為內臟運動神經或植物神經。“自主神經”一名表明它的功能不受意識的隨意控制。比如你想讓你的手動幾下就能動幾下,但你絕不能命令自己的心臟在一分鐘內跳150次而不跳80次,也不能讓你的胃在饑餓的時候不蠕動。支配前者的是受意識控制的軀體運動神經,而支配后者的是自主神經,更喜歡“自作主張”。可以讓你在會見大人物時手心出汗;在參加考試時會心慌意亂。這樣看來,自主神經的功能似乎有些難以捉摸,事實不是這樣的。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非常周密而有規律。自主神經按功能分為交感和副交感兩種作用相對抗的纖維,體內每一器官或腺體都同時接受這兩種纖維的支配,這樣心臟才能跳得不快不慢,血壓不高又不低,腺體分泌得不多不少……從而保證人體的各項功能維持在正常水平范圍內。如果自主神經功能一旦失調,使器官長期偏重于某一方面的功能.必然會造成不少麻煩。例如長期緊張使交感神經興奮,則可引起心跳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心排出量增多,外周小血管收縮,同時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最終導致血壓上升。如果不解除緊張因素,使交感神經恢復正常調節功能,即使吃降壓藥效果也會很差。又如悲傷失望等負面情緒可使迷走神經(以自主神經為主的混合神經)興奮,促使胃酸分泌過多,引起胃與十二指腸粘膜的血管收縮,造成局部缺血,抵抗力降低,使胃的自我保護能力下降。這樣為胃潰瘍的發生創造了條件。
許多心身疾病的發生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但是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常在這些疾病的發生發展中起到了推波助瀾或主導作用。一個高明的醫生在治療過程中絕不會忽視這一點。作為一個渴望健康的病者,也應積極配合醫生調節好自主神經的功能,使自己的防病抗病能力處于最佳狀態。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從理論上講,自主神經的功能受大腦的控制,但大腦的這種控制功能很大程度上受情緒的影響。說到底,主動權仍然掌握在你自己手中。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應盡可能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做到樂觀豁達開朗,積極向上,減少負面情緒對自主神經的影響。當你在悲觀失望、憤怒失控之時,別忘了提醒自己呵護自主神經。
(編輯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