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年間,四川人楊壽長,為黃岡知縣幾年,全境幾無盜案,人們很是驚奇。緣因前任知縣,稅多賦重,各級役吏層層盤剝,又加連年災荒,黎民困苦不堪,顛沛流離,盜賊蜂起。楊壽長到任后,嚴懲貪瀆,輕賦徭,獎耕織,又趕上風調雨順,年年豐稔,人民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賊盜幾乎絕跡。
忽一日,師爺慌悚來報,放在密室官印不知去向,只留一字條上寫:用畢即還,嘎盜。
對于這位嘎盜,楊壽長早有所聞,嘎兒吧唧卻不干壞事,想不到他竟嘎到自己頭上來了,就怕萬一他持官印捅了婁子,那可就說不清了。于是對師爺低聲呵斥道:你丟失官印,罪當殺頭,三日不回,唯你是問!
師爺嚇得臉色蒼白,心想莫非我從前得罪過他,這是來報復,可是又到哪里去找這個嘎盜呢?
嘎盜姓沙名宗漢,其父是太平軍陳玉成帳下的一員將,咸豐十一年戰死黃岡之役。宗漢自幼流落街頭,生活無著,靠窮人撫養才得成人,所以對富而不仁的大戶恨之入骨。于是憑著祖傳的輕功本領,干起了偷富濟貧的營生。他有“蝎子倒爬墻”、“珍珠倒卷簾”功夫,手執“飛鷹爪”,腳踏“走仙繩”,躥房越脊,身輕如燕,來去無蹤。曾在黃岡一帶屢做大案,嚇得當地豪紳心驚膽戰。
幾年前,一天夜里,他一連盜了幾家富戶,最后來到藍翎五品軍功劉維正的豪宅,他把這個老惡霸和他的三房姨太太,一個個赤裸裸地捆在床欄桿上,脫下他們的臭褲衩子,塞住他們的嘴,讓他們眼睜睜地看著,拿走他們的金銀細軟。臨走,嘎盜拍拍老家伙的腦袋說,留你這顆禿頭是想辦點好事,積陰德。不然,我隨時提走當夜壺使!
三天未到,師爺喜滋滋的趕來向楊縣令報告:官印原封放回密室。這時一個衙役跑來問楊縣令:老爺您何時蓋了大紅官印,在大街漲貼了募捐告示,勸勉黃岡富戶自愿捐資修復赤壁?
楊壽長一愣神后低頭琢磨半晌,笑而不答。
日上三竿,只聽的衙門口外吹吹打打,鑼鼓喧天,一片嘈雜。不大一會兒,只見劉維正帶領一干豪紳富賈,有三四十號,人人手捧銀票、金盒或錢袋,來獻捐款;壽長泰然自若,好像早有準備,命令師爺捧出官印,一一鈴記收訖,張榜公布,撰文頌揚;劉維正還當眾高聲朗誦了一篇《義修千年赤壁記》,其文大略是:富貴者,草頭之露;名勝者,長江之水。水長流而不竭,露一曝而無余。人生天地間,知歲月幾何,但免饑寒,何必留盈余以疲心力而累子孫!鑒于黃州赤壁幾經戰火,建筑及文物多遭焚毀,我等黃州子民,不忍于心,上承縣令楊君壽長之鈞旨,下慰百代子孫之厚望,乃自愿出巨額家資,重修赤壁樓臺亭閣及一應文物,實冀千古名勝得以修復舊觀云,特勒石以記之。(簽名)年月日。
事過之后,壽長汗透衣衫,與師爺回到密室,撫摸著官印,會心地微笑,說:沙嘎子呀,你嘎得太俏太妙了,我有此心而無此膽要干的一件功德大事,你卻替我干了,還給我貼了一臉金,真愧煞我這個黃岡父母官嘍!
楊壽長幾年后去任。一日,乘小轎向友人辭行,一路走來,晃晃悠悠,昏昏欲睡,掏出鼻煙壺,倒點煙沫,朝鼻一抹,阿嚏一聲,只覺轎簾飄動,睜眼一看,手中煙壺已不知去向。壽長覺得煙壺丟得蹊蹺,一時懶得去找。不久他卸任掛冠回省城,有箱籠十余件在船里,才出三江口,箱籠驀然盡失。家人要向新縣令報案,楊壽長阻止道:不可,失物正暴露本人以前教化不良,與新縣令何干?心里納悶,催舟抵武漢,下了碼頭,即見所失箱籠盡放在岸上。楊舉目四顧,未見人影,僅留一字條說:壽長公為官多年,只有書籍十余箱,足見我公之清廉矣。前竊煙壺一只,茲特奉還。另,公在任時,非我輩不能為盜,為我公之清明所感而金盆洗手矣——嘎盜。楊壽長閱畢:笑廄左右說:小于們記住,此盜雖嘎卻是有道之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