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14種“防艾”藥品列入廣東醫保目錄
廣東省將治療艾滋病的14種常用藥品列入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使用這些藥物時,完全可以納入統籌基金支付范圍。這14種藥品包括齊多夫定膠囊、司它夫定膠囊等。
遼寧首現藥價“聽證” 百種藥價消費者說了算
遼寧省沈陽市首次舉行100種常見藥品由消費者定價的活動,這是遼寧省首次由消費者來確定藥品價格。
針對貧困人口的“紅十字天使計劃”在全國開展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在京舉行公益項目推介會,并重點向來自國內外20多家醫藥企業推介了旨在關注貧困農民和兒童生命與健康的“紅十字天使計劃”。
北京65歲以上老人可隨時更換醫保定點醫院
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出臺新政策,今后,北京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可隨時更換醫保定點社區醫療機構。這意味著一些時常更換住所的老人可隨時就近看病、報銷。
不準強迫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日前重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一定要堅持農民自愿參加的原則。一些地方要及時糾正工作方式簡單、變相強迫農民參加新農合的做法。
衛生部:我國結核病防治中期目標如期實現
2006年3月24日是第11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宣傳主題是:防治結核,堅持不懈。我國如期實現了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結核病控制階段目標和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01-2010年)中期目標。
衛生部公布2月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
衛生部2006年3月10日公布了2006年2月全國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全國共報告法定甲、乙類傳染病258992例,死亡524人。
港 澳 臺
臺民眾生活憂郁2005年吞掉抗憂郁藥近20億元臺幣
臺灣島內抗憂郁藥物的銷售金額每年增長率高達5.7%,光是2005年抗憂郁藥物就花了近20億元(新臺幣),比2001年多了5億元。僅次于心臟血管藥物以及抗感染藥物。
臺灣“高風險家庭”兒童處境危險
臺灣“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指出,臺灣每五十三分鐘就有一個孩子受虐,全臺灣至少有八至九萬個“高風險家庭”,令少兒處境危險。
東方女性自殺率遠高于歐美
據香港媒體報道,外國自殺者多數屬“陽盛陰衰”,在美國每5名自殺者中只有1人為女性,相反,在香港每3名自殺者中有1人是女性。女性自殺在亞洲情況普遍,其中一個原因是東方文化對女性有較多壓抑。
臺灣發現共享針具致家族感染艾滋病案例
臺“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發現,島內北部地區有一家三兄妹,因共享針具吸毒,禍延各自的配偶及性伴侶,共導致6人染病,成為全臺首宗最大規模因共享針具肇禍的家族案例。
香港近半女性暴食減壓變增肥
香港中西區婦女會和香港電臺公布一項調查,發現48%受訪女性有大吃大喝或吃零食來減壓的習慣,往往適得其反,出現“情緒飲食”,令體重暴增,健康響起警號。
香港“健康快車”助內地白內障患者復明
截止到2005年底,香港同胞捐贈內地的三列健康快車共行程17.48萬公里,有224名醫務人員為內地20個省、區、市的56個地區的5.4萬例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了復明手術。
國 際
一些西非國家暴發腦膜炎造成300多人死亡
一些西非國家自2006年1月以來暴發腦膜炎疫情,迄今已造成至少323人死亡。
世衛:全球死于麻疹者減少48%
由于全球范圍內普遍加強了疫苗接種,1999年至2004年間全球死于麻疹的人減少了48%。1999年,全球死于麻疹的人數超過87萬人,而2004年只有45.4萬人。
英國進口臟血致千人染艾滋病
英國媒體2006年3月6日揭露,在20世紀70、80年代英國從美國進口來自賣血者的血液,該批來自包括囚犯的血液,受到愛滋病毒或丙型肝炎等感染,已輸給至少3000名英國病人,當中逾1200名病人染上艾滋病。
荷蘭“病嬰安樂死”合法化
4年前,荷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但對象僅限于成人。4年后,荷蘭再次跨出驚人一步,新生嬰兒在特定情況下也可以獲準安樂死。
英法230種飲料致癌物超標 含維C產品最危險
《泰晤士報》和《每日電訊報》多家媒體披露,英國和法國超市有多達230種軟飲料含有高量致癌物,致癌物超標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