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藏族自治縣俄亞納西族鄉(xiāng),處于川滇兩省的木里、鹽源、稻城、麗江、香格里拉、寧蒗六縣交界的橫斷山脈余脈的崇山峻嶺中,是一個極具特色的“雞鳴兩省六縣”的地方。
為慶祝俄亞納西族鄉(xiāng)成立二十周年,有幸參加木里祝賀團,我們一行二十余人驅車從木里縣城出發(fā),經(jīng)鹽源、寧蒗、永勝、麗江、香格里拉五縣,于10月9日凌晨6時抵達川滇交界處香格里拉縣的洛吉鄉(xiāng)漆樹灣村,會同麗江、中甸等地來賓共40多人騎馬前往俄亞鄉(xiāng)。
清晨出發(fā),細雨霏霏,霧靄飛升,白云涌動。“叮當,叮當”的馬鈴聲在森林中顯得十分輕脆悅耳。由五十多匹駿馬組成的龐大馬幫,身著赤橙青藍紫各色雨披的騎行隊伍浩浩蕩蕩地在原始森林中行進跋涉,在山脊“之字”形羊腸巖路上蜿蜒蛇行,時隱時現(xiàn),亦真亦幻,時人時仙,其情其景,令人難忘。
洛吉山海拔4000多米,山高坡陡,巖路狹窄。抬頭仰望,前面的馬蹄好象就踏在自己的頭頂上,往下一看,后面的人群在馬腹下行走,令人心悸。我們一個個小心翼翼地緊抓馬鞍,生怕有個閃失,這時的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一失足成千古恨”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就在這時楊克祖先生的馬突然馬失前蹄,一個踉蹌跪了下去。啊!好危險,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誰知,楊先生往前一躍跨過馬頭,穩(wěn)穩(wěn)地站在巖石上,簡直是一場極精彩的馬術表演,我由衷地贊嘆:佩服,佩服!
啊——我騎著馬兒過高山,
山頭鉆在云里邊,
騎著馬兒往前看,
北京的金瓦在眼前。
我美麗的家鄉(xiāng)啊,
在鋪滿金子的地方,
雖然走得很遠,
但做夢也思念著家鄉(xiāng)。
阿嘿嘿……
廣播任青唱起了藏族山歌,歌聲高亢嘹亮悠揚婉轉,在山林和馬鈴聲中別有風味。老頑童沙朗也不甘示弱地唱起了木里情歌:
一把木梳彎又彎,
一彎彎到山那邊,
有情有意山成路,
無情無意路成山。
大河漲水小河渾
不知小河有多深,
丟個石頭試深淺,
唱支山歌試妹心。
愛開玩笑的宋平先生馬上起哄斗趣:“哎喲喲,老沙嘞,出門才幾天,就想妹妹喏哈,想嗎在心里想,不要說出來嘛。”“哈哈哈——”宋平的俏皮話引起大家一陣哄笑。老沙穩(wěn)坐馬背,搖搖晃晃又唱開了:
山歌有頭話有因,
水有源頭樹有根,
小郎心里有桿秤,
妹的心意隨你稱
……
說說笑笑中,三個鐘頭就翻上了4000多米的洛吉山頂。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細雨霏霏,坡陡路滑,真正的考驗在下坡。頭上濃蔭蔽日,陰暗昏濁,腳下亂石嶙峋,泥水橫流,人和馬艱難地行走在亂石塊組成的泥濘中,好象有一股無形的力在背后推著你,使你不得不快步向前走,向前跳。每個人都專心盯著立足點,東跳西跳,稍不注意就跌一個四仰翻翹,一不小心就會把腿腳碰個皮破血流。有時梯步太高就只有蹲著往下梭,或是倒轉身四腳四手往下退。下,下,下,下了一坡又一坡,下了一山又山。兩只腳就象灌了鉛般疲憊沉重,機械地向前移動著,一個個汗流浹背,憑著自己的意志和信心支撐著向前進。隊伍稀稀拉拉前后吊了好遠好遠,經(jīng)過四個鐘頭的艱難跋涉,在下午三點我們終于來到山腳下,廣播仁青等三人已經(jīng)先到快一個鐘頭了。前來迎接的俄亞鄉(xiāng)干部已把飯都煮好了正等著我們呢。先到的人邊喝黃酒吃酥油茶邊等后到的人,過了一個鐘頭,后續(xù)部隊狼狽不堪地到齊了,峨影廠的女攝影人員小芮杵著木棍,瘸著腳一跛一跛大汗淋淋地來到歇息處,異常興奮,禁不住振臂高呼:“我勝利了,我勝利了!”贏得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吃過飯,長長的馬幫隊伍沿著龍達河又前進了。在夕陽的映照下,龍達河波光閃爍,兩岸堆金砌玉,平整的稻田如錦如緞,層層梯地玉米飄著清香,好一個富庶之地,好一片豐收景象。
來到第一個村子俄日村,全村人在東巴的帶領下扶老攜幼齊集村口迎接我們,桑煙繚繞,海螺齊鳴,鑼鈸鏗錚,村民不是提著酒壺就是端著銀碗爭著向客人敬獻黃酒,剛喝了一口,又給你滿滿斟上,一碗又一碗,那純樸誠摯的待客之情實在令人感動。太陽落下子足山,大地一片朦朧的時候,我們終于來到俄亞鄉(xiāng)政府。身著節(jié)日盛裝的納西族村民、鄉(xiāng)領導、小學生、手執(zhí)法器的東巴列隊在路口,為迎接祝賀團他們已經(jīng)等候了三個多小時了。獻過哈達,敬過黃酒,在嘎絨書記蘇郎鄉(xiāng)長的陪同下,祝賀團一行終于住進了俄亞納西族鄉(xiāng)政府。
用東巴象形文和漢文寫成的鄉(xiāng)政府和各單位招牌,引起了大家的濃厚興趣。東巴象形文是勤勞聰明的納西人民在長期的歷史長河中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它是當今世界唯一還在使用的象形文字。他們自稱東巴文為“斯交魯交”,即木跡石印,也就是寫在木石上的記號或文字。用東巴文寫的經(jīng)書有兩萬多卷,內(nèi)容有天文、地理、歷史、戰(zhàn)爭、宗教、農(nóng)事、醫(yī)藥、家庭、婚姻、文學、藝術等等,內(nèi)容之豐富,幾乎是無所不包。我對神秘的東巴文很感興趣,特請東巴為我書寫了幾幅以作珍藏。
秋高云淡,艷陽普照。慶祝俄亞納西族鄉(xiāng)成立二十周年會場設在一片剛收割過的玉米地里,會場兩旁用納西東巴象形文書寫的對聯(lián)特別引人注目,大意是“屬象十二個數(shù)猴年最吉祥,一年十二個月數(shù)十月最好。”俄亞鄉(xiāng)各族群眾近千人從四面八方涌向會場和來賓一起熱烈慶祝納西族鄉(xiāng)成立二十年大慶。2004年10月10日這個吉祥的日子深深地銘刻在俄亞各族人民的心里。
大村納西古寨傍龍達河依子足山而建,一式的三層土掌房,戶戶相通,房房相連,從一戶可通全村,遠遠望去是一片蜂窩狀的建筑群,宏偉壯觀,因此素有“納西古城在麗江,納西古寨在俄亞”之說。有人說這是世界上最后一塊凈土,極富旅游開發(fā)價值。全村190戶,1400多人互敬互愛和睦相處,保持著濃郁的古樸民風。這里山青水秀,土地肥沃,人民生活富足,吃穿不愁,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nóng)耕生活,是一處名副其實的世外桃園!會場和大村古寨遙遙相對,省影協(xié)、峨影廠采風團,涼山州“走進神秘的木里王國”采風團及麗江報社記者等,十多位攝影家個個激動不已,拿著長槍短炮對著青煙繚繞的古寨“咔嚓”“咔嚓”猛拍不停。神秘的東巴,古樸凄婉的納西瓦馬達舞、金唑左舞,漂亮的納西服飾,健美的納西米(姑娘),慓悍的納西惹(小伙子),更是攝影家們追逐拍攝的對象。
讓我們來欣賞一下歌舞吧。
皮鼓聲聲,震撼大地,鑼鈸鏗錚,舞步沉沉。盛裝的七個東巴手執(zhí)法器跳著蛙步,表演了古樸蒼勁的敬天祭祀舞,把人們帶進這個古老民族無限神秘的夢幻之中。
吹響昂揚的海螺,端著桑煙繚繞的香爐,敲著咚咚的皮鼓,在八十一歲大東巴的帶領下另一組東巴跳起了豐收舞,祈求神靈保佑風調(diào)雨順、人民平安。大東巴舞步沉穩(wěn),動作優(yōu)雅,面容肅穆;一個面帶羊皮面具的康班(小丑角色),做出各種滑稽幽默的動作,令人捧腹,和嚴肅認真的大東巴們形成鮮明的對比。
身著一色麻布服裝的納西男女老少圍成一圈跳起了傳統(tǒng)的《瓦馬達舞》,優(yōu)美的舞步,深情的歌聲,讓人們體驗到納西人民千百年來與自然抗爭的辛酸和勝利后的喜悅。
遠方的客人啊,納西人民歡迎你,請飲三杯美酒吧,你帶來了吉祥和友誼。
遠方的客人啊,來了就別走啦,納西人民想留你,納西古寨想留你。
跳起瓦馬達舞,所有的人都成了朋友,不說三聲好,叫我們怎能放手呢?
再跳一曲瓦馬達吧,相逢這里就是一種緣份,明天太陽出來的時候,或許我們就各奔東西。
瓦馬達舞由一個德高望重的東巴領唱,眾人隨聲附和,歌聲深沉,象在敘述久遠的故事,又象是諄諄講述為人處世的哲理。在我聽來總有一股凄美的韻味,把人們帶進無限的遐想之中。
納西姑娘換上鮮艷的彩衣和長長的白褶裙又跳起了《達里子舞》,唱起了迎賓的歌曲:
住在高山的客人喲,請你快來吧,納西兒女釀好了蘇里瑪(酒),等候你的品嘗。
住在城里的客人喲,請你快來吧,納西兒女煮好了獨特的臭魚湯,等候你的品嘗。
納西姑娘跳起了《金唑左》舞,歌聲是那樣地嘹亮,舞步是那樣地輕快:
遠方的客人哪,納西姑娘為你搭好了云橋,請你快快踏上云橋吧,走進宏偉的納西古寨里,
遠方的客人哪,納西姑娘為你搭好了云橋,請你快快踏上云橋吧,走進納西姑娘的人群里,
遠方的客人哪,納西姑娘為你搭好了云橋,請你快快踏上云橋吧,美麗的納西姑娘歡迎你。
獨特的服飾,古樸的舞蹈,動情的歌聲,豐富的文化底蘊,讓人們沉醉,讓人們心動,讓人們感嘆不已!
熊熊的篝火燒起來了,映紅了天映紅了地,映紅了喜氣洋洋的納西兒女。美酒端上來了,主客共飲,一碗碗飲進了納西人民的歡樂,飲進納西人民對客人的深情厚意,飲進了納西古寨的無限風光,飲進了納西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舒心愜意!主人和客人拉起手來翩翩起舞,興高采烈,激情洋溢,醉了山,醉了地,一曲又一曲,共同慶祝納西人民的吉慶節(jié)日!
第二天在納西古寨大村的神山上舉行了隆重的燒香儀式(也叫燒香節(jié))。納西米(姑娘)穿著節(jié)日盛裝,一個個光彩照人。納西惹(小伙子)精神煥發(fā),騎著鞍轡一新的駿馬齊集燒香場地。香煙裊裊,海螺聲聲,東巴們誦經(jīng)念咒,祈求風調(diào)雨順,不讓五方惡魔進村作祟,保佑村子人畜平安。東巴為每個到場之人誦經(jīng)祝福,拴贈“卡達”(避邪的紅布條),祝福每個人無病無災,萬事吉祥。姑娘們跪著虔誠地向一個個來賓敬酒,讓客人深深感覺受之有愧。東巴向每個人賜(喂)酒送福,大家也端著酒碗向東巴敬酒,姑娘們、小伙子們和所有到場之人相互祝福相互喂酒,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深深的情意籠罩人群;盈盈的笑意、激情的話語和著那濃濃的酒香飄蕩在山野。來到燒香場地就成了朋友,來到納西古寨就是客人。人們在東巴的率領下轉麻尼,隨手拋撒五色雜糧敬奉山神水神,祈求來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儀式結束,東巴們敲著皮鼓,高聲念誦著經(jīng)文,敏捷地作著各種祭祀動作順山而下。姑娘們是一個民族的花朵,是一個村子的精靈,款款行進在蒼翠的山野小路上的她們,五彩繽紛的服飾顯得那樣耀眼清新,顯得那樣阿娜多姿。一個個精神抖擻地鞭策著駿馬在山路上你追我趕的小伙子們,在姑娘和村人面前盡顯純熟的騎技和優(yōu)美的身姿。
俄亞是一杯香醇的美酒,讓我品嘗不夠;納西古寨是一幅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五彩畫卷,讓我留連忘返;奇妙的東巴文,讓我感受到這個古老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納西的歌,納西的舞,時時在我腦海中盤旋,納西人民的勤勞善良純樸誠摯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傳說,納西古寨俄亞大村是一只降臨福地的仙鶴,那高高的木府是仙鶴的頭,坐落在山脊兩邊的村寨是仙鶴的雙翼。相信這個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東巴文化,古老的納西古寨,正蓄積力量,不久將展翅飛出大山,飛向全國,飛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