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脂肪肝、酒精肝多見于發達國家,然而,近幾年這種疾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快速上升,現在脂肪肝發病率較5年前竟增加了50倍,且漸趨低齡化,成為嚴重威脅大眾生命健康的疾病。更為可怕的是,在兒童中也存在著脂肪肝患者。
脂肪肝是個隱藏的“殺手”
正常人肝組織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其重量約為肝重量的4%~5%,如果肝內脂肪堆積過多,超過肝重量的10%甚至15%時,就被稱為脂肪肝。
脂肪肝一般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慢性脂肪肝較為常見,且起病緩慢、隱匿、病程漫長。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一般是在做B超時偶然發現,部分病人可出現食欲減退、惡心、乏力、肝區疼痛、腹脹,以及右上腹脹滿和壓迫感等癥狀。由于這些癥狀沒有特異性,與一般的慢性胃炎、膽囊炎相似,因而往往容易被誤診誤治。
六大主要病因
1.長期酗酒 這是因為酒精使肝細胞對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謝發生障礙,引起肝內脂肪沉積而造成脂肪肝。飲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嚴重,還可誘發肝纖維化,進而引起肝硬化。
2.營養過剩 長期攝入過多的動物脂肪、植物油、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這些食物在體內不能被充分利用,過剩的營養物質便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導致肥胖、高血脂和脂肪肝。
3.營養不良 肥胖者容易得脂肪肝,但并不是說瘦人就不會患此病。臨床上也常發現有的人很瘦但也患有脂肪肝,由于長期營養不良,缺少蛋白質和維生素,同樣可引起營養缺乏性脂肪肝。
4.糖尿病、肝炎、甲亢、重度貧血等慢性疾病。
5.藥物性肝損害 藥物性肝損害占成人肝炎的1/10,脂肪肝是常見類型。有數十種藥物可以導致脂肪在肝內積聚。
6.高脂血癥 高膽固醇血癥與脂肪肝關系密切,其中以高甘油三酯血癥關系最為密切,絕大多數常伴有肥胖、糖尿病和酒精中毒。
脂肪肝與肝癌
脂肪肝是各種肝毒性損傷的早期表現,脂肪肝本身與原發性肝癌的發生無直接關系,它不是肝癌的危險因素。但是,脂肪肝的發病因素,也是肝癌的發病因素,因此,脂肪肝對肝癌的發生有一個助動作用,可增加癌變的幾率。
可逆≠不治自愈
脂肪肝是一種良性疾病,如果發現早、治療及時,一般是可逆的。但若不注意,一旦發展到肝硬化,就不可逆了。
飲食自我調控
1.絕對禁酒。
2.選用去脂牛奶或酸奶。
3.每天吃雞蛋黃不得超過2個。
4.每天植物油的總量不超過20克。
5.常吃少油的豆制品和面筋。
6.每天食用新鮮綠色蔬菜500克。
7.吃水果后要減少主食的食量。
8.山藥、白薯、芋頭、土豆等,要與主食米、面粉調換吃,總量應限制。
9.每天攝入的鹽量不應超過6克。
10.蔥、蒜、姜、辣椒等“四辣”可吃,但不宜多食。
11.經常吃魚、蝦等海產品,少喝肉湯、雞湯、魚湯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物。
12.降脂的食品有燕麥、小米等粗糧,黑芝麻、黑木耳、海帶、發萊以及菜花等綠色新鮮蔬菜,要多吃。
13.晚飯應少吃,臨睡前切忌加餐。
14.每天用山楂30克、草決明子15克加水1000毫升代茶飲。
忌食食品
肥豬肉因為每100克豬肥肉中脂肪的含量高達90.8克,脂肪肝患者應當忌食。
豬腦每100克豬腦中含有膽固醇3100毫克,列各類食物之首。
鵝肉脂肪肝患者多有濕熱偏盛,鵝肉甘潤肥膩,含脂肪達11.2%,容易助濕生熱。
牛髓牛髓屬于高脂肪食品。每100克牛髓中,脂肪含量可高達95.8克,而且是動物性脂肪。
鴨蛋鴨蛋是高脂肪、高膽固醇食品。尤其是蛋黃,其膽固醇含量可高達1522毫克。
此外,脂肪肝患者還應忌吃各種動物油、動物內臟、油炸食品、河蟹、蟹黃、蝦子、魷魚、烏賊魚、蜆肉、鳳尾魚等高膽固醇食品,也有學者主張忌吃荔枝、龍眼肉、蜜餞、果脯及糖類等高糖食品。
運動療法
運動可以消耗掉體內多余的脂肪,甚至已經患了脂肪肝的人,隨著飲食控制、堅持體育鍛煉,在體重下降的同時,肝臟中的脂肪也會隨之消退,肝功能恢復正常,而無需藥物治療。若每天跑步,每小時至少6公里才能達到減肥效果。仰臥起坐或健身器械鍛煉都是很有益的。
藥物輔助治療
目前臨床上尚無滿意的干預脂蛋白代謝的藥物。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去除病因為主,減重、飲食治療并輔以藥物可有效地控制病變的進一步發展,并促使病情逆轉。常用的有:膽堿(僅適用于營養不良性脂肪肝)、生物膜保護劑(不能戒酒者慎用)、抗氧化劑、熊去氧膽酸(對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有明顯的治療作用,是一種有良好前景的去脂藥物),中成藥由于毒副作用小,因此應用前景廣闊,比較有效的藥物有膽寧片、血脂康、絞股藍總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