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海曲漢墓的發掘出土了一批比較重要的青銅器。洗、鼎、鈁、壺等大多殘破,只有燈、爐、帶鉤、銅鏡保存比較好。其中一件龜座鳳形燈造型優美,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因其具有的獨特藝術造型,被國家文物局編寫的《2002年中國重要考古發現》一書作為封面圖片。
燈約出現于春秋時期,漢代已較為常見。龜座鳳形燈出土于日照海曲漢墓107號墓。燈盞口徑10.6厘米,通高18厘米。頂部為淺圓盤形燈盞,中間為一展翅鳳鳥燈柱,以龜為座,鳳鳥首頂著燈盞,鳳鳥足踏龜背。整個器形造型優美,制作精巧,具有較高的藝術研究價值。
日照海曲漢墓出土的漢代龜座鳳形燈刻意作出龜形座、鳳凰鳥(朱雀)頭頂燈盞的式樣,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鳳凰鳥(朱雀)是南方之神,南方為火,所以鳳凰鳥(朱雀)象征火,作為燈而言,以朱雀做燈柱,頭頂著燃燒火焰的燈盞,自然具有幫助燈火長明之意,取意“火長明不息”;龜(玄武)北方之神,北方為水,所以龜象征著水。對于人類來說,火既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和溫暖,又容易給人類帶來災難,即火災。因此,以龜做底座,應該具有以水滅火,防止火災發生的理念。
蒼龍、 白虎、 朱雀、 玄武,被古人譽為天之“四靈(四神)”,而金、木、水、火、土被古人稱之為“五行”。龜座鳳形燈的設計正好暗合了中國古代陰陽五行思想和四靈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