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作文是平時大量作文訓練后的一次“實戰表演”,考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平時的訓練和實戰表演之間的關系。當考生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所進行的語言積累、思想觀點積累、章法積累,乃至各種文體訓練、話題準備的積累,到了一定飽和量時,中考考場上的實際寫作,也就是一次輕松的“外顯”罷了。
但這時,千萬要注意應變,考生要根據試卷的命題,對自己平時的各種儲備作適當的調整,不能生搬硬套。
比如平時作文訓練中,某考生寫過這樣一篇成功的作文,叫《練習微笑》,而考場上讓你寫的是話題作文,要求“圍繞我們生存的世界是一個問題世界,請選擇一個恰當的角度,寫出真情實感來”。該話題其實就是兩個字——“問題”。
那么,你怎么應變呢?
你可以適當地轉換,根據你平時寫的《練習微笑》來進行符合考場話題的進一步分析。本來你寫的《練習微笑》是說我們要在生活中主動地向別人表達友好和愛意,那么,現在你只需要把這個話題進一步“問題化”就行了: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冷漠,在人與人的關系上分明是出現了“問題”。這樣,你就把平時的思考寫作的內容轉化了,轉化為考場需要的話題。你或許可以把題目改為《給陌生人一個微笑吧》,然后,你就在這個題目下談人與人疏離的社會話題,可以通過事例來談。
考場上采用什么樣的文章結構形式,也可以從自己平時訓練過的“模板”中,取用比較成熟的一類。考場上一般不要太過創新,也不要太隨意寫出沒有任何結構的文章“結構”來。一事一議、夾敘夾議,線索結構、書信體、獨白式、詞條組合式等,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熟練的套路,駕輕就熟,更容易成功。
語言也要跟著話題走,當你操作一個輕松活潑的話題時,語言可以表現得抒情、詩意一點,當你駕馭一個沉重的話題時,語言也就隨之而凝重起來。
語言形式、文章的結構形式,都與話題和中心有著一定的關系,要靈活對待。最適應的就是最恰當的,就是最好的,這就是考場作文最大的應變技巧。
那種以不變應萬變的辦法,是有害的。考前準備的幾篇范文不能解決問題,往往會讓考生生搬硬套。考生應該善于將平時無數次作文訓練過程中的所有技術或套路,歸于考場命題作文,變成細碎的對考試來說有價值的語言因素、思想因素、結構因素,再完美地組合到一篇新的作文中來,不過得注意不要過多地堆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