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位煙商在集市大談特談抽煙的好處:解悶、提神、男子漢的風度。恰巧一位老者路過此地,上前大聲說道:“抽煙的好處,不止這位先生說的這些,至少還有三點:第一,狗一見抽煙的害怕、逃走;第二,小偷不敢到抽煙人的家里偷東西;第三,抽煙者永遠年輕。”話到此處,圍觀者以為老者是贊成吸煙的,誰知接著老者來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轉,亮出底牌,道出抽煙“三大好處”的真正原因:一是抽煙的人駝背的多,狗一見以為是撿石頭打它,它能不害怕嗎?二是抽煙的人夜里愛咳嗽,小偷以為他沒睡著,所以不敢去偷。三是抽煙影響壽命,過早死亡,所以永遠年輕。這時才明白老者之意,可謂欲擒故縱,運用逆向思維,反話正說,在表面肯定抽煙的“三大好處”的基礎上,道出源本,形象具體,切中要害。
倒過來寫,就要反過來看,老者語言的高超就在于它一反常理,先渲染、鋪陳抽煙的“好處”,接著異峰突起,底蘊忽現,給人余音繞梁之感,產生了趣味橫生的說服效果。
我們再看有關愛迪生的一個小故事:有一個青年發誓要發明一種能溶解任何東西的液體,愛迪生反駁說:“你將把這種液體放在什么地方?”愛迪生運用反過來看的思路,假定能發明這種液體,然后指出其荒謬之處,收到了和那位老者異曲同工之奇效。
反過來看是一種逆向思維方法。科技發展史上,人們運用逆向思維取得創造性成果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吸塵器由吹塵器而來。1901年的一天,英國倫敦的一個火車站舉行了一次新式除塵器的公開表演。除塵器的工作原理是把灰塵吹跑。當在火車車廂里試用時,灰塵彌漫,搞得人們塵垢滿身,無法睜眼。乘客赫柏布斯腦筋一轉:改吹為吸怎么樣?后來幾經試驗,終于制成了吸塵器。可見,具有逆向思維能力是多么重要。
一些同學在作文時,常會感到頭痛,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寫著寫著沒詞了,出現“卡殼”現象,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此時如果能及時地進行逆向思維,反過來看,倒過來寫,往往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例如: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反過來說“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人說“有志者事竟成”,我說“有志者事未必能成”;人說“開卷有益”,我說“開卷未必有益”;人說“老大徒傷悲”,我說“老大也不必傷悲”。這是反向立論。例如“異想可以開天”,“弄斧不妨到班門”,“對牛也可彈琴”,“五十步可笑百步”等。作文時運用逆向思維,會使你打開一片新天地,不僅能使文章內容豐富,而且正反對照,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使文章獨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