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多時候是需要積極的,但有時你會發現:“原來積極也是一種罪”。古語云,欲速則不達,對于那些份外事,可不是表現越積極越討好哦!
受人指派時
小司剛進公司時,領導喜歡叫他下班后幫些小忙,小司以為是領導在考查自己,于是樂顛顛地照辦。漸漸地,他習慣了順路替A寄封信,或代B買演唱會門票。試用期結束,同事對小司的點評都是熱心助人,但工作表現平平,結果領導不得不延長他的試用期。小司自己也很郁悶:我的時間都替你們瞎忙了,哪能專注做好自己的工作呢?
急救:你總以為多做事可以掙得正面的印象分,其實不然,那只會讓人覺得你有保姆情結。擺脫被“指派”僵局有兩條妙計,一是要確立“主角”意識,不要一上來就以“配角”自居;二是用平等的態度去指派那些指派過你的人,讓他們感受到,接受指派不僅僅是出于善心,也是出于責任和友誼。
人手緊缺時
林娟要休產假4個月,主管再三詢問誰來接替她的工作,新人沈梅說:“不如我來代做一段時間。”沈梅忙得直喘粗氣,然而卻等來林娟要辭職的消息。這4個月來,她一個人做兩份工作卻領一份薪水,主管早已習以為常,如今這擔子徹底落在肩上,繼續扛又不會漲工資;卸擔子又怕被指責不負責任。沈梅賭氣地想,看來只有辭職才能解決問題了。
急救:遇到人手緊缺時,主管肯定比你還著急,所以你根本不必急著逞能,靜候上司來平均分派缺席者的工作,讓大家責任均沾兼利益均分,不是可以一舉兩得嗎?
上司借故親近時
吳敏是私營公司的老板秘書,年終聚餐老板喝高了,吳敏和司機將離婚3年的老板送回家,并照顧他入睡后離去。從那以后,老板有意制造二人獨處的機會,并常帶著吳敏游山玩水。一次與臺商談完生意后,老板借酒勁拉住吳敏說,你今晚別走了。吳敏靈機一動,回答說,看你都喝醉了,我叫服務員泡杯參茶給你解酒吧。哪知老板抱住吳敏借酒裝瘋地威脅:“你敢走,以后都不用來上班了。”吳敏束手無策,不知道是要貞潔好,還是要工作好……
急救:世上沒有不吃葷的貓,別以為上司都是柳下惠。陽奉陰違地安撫他“我不走,我去給男朋友打個電話,一會我們一起送你回家。”此話一出,既給老板一個合理的理由,又不傷和氣地讓他明白了她的婉拒。
遇到八卦同事時
鄧捷的同事小王喜歡打探別人的薪水,每次發工資,小王都要問鄧捷:“我這月工資XX獎金XX,你呢?”鄧捷含笑說公司有紀律不談薪水。不想小王用激將法:“你們部門的工資我都清楚,小張這月有1000獎金,小李有800,你肯定不如她們多吧?我真替你不值,做得最多拿得最少!”鄧捷氣得夠嗆,能者多勞不多酬,她真想大罵:“靠!我的獎金才500!”
急救:嚼舌根是促進同事關系的必要手法,但不可說的千萬不要說!所以你只要告訴她:“我的收入財務最清楚,你去問會計吧。”工資保密是公司制度,別讓人鉆空子,誰知小道消息是真是假?辦公室敏感話題談不得、露不得。
說“不”需知
保持活力但不輕信保持你的熱情,可以讓同事和上司感受到你的自信,才能夠放心把工作交給你。但同時,不要過分輕信同事的流言,辦公室友誼向來是把雙刃劍,一不留神就會被刺傷,因此,與同事保持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最穩妥。
清楚自己的職責搞清楚自己工作的職責范圍,不要越界,更不要試圖好心幫助同事完成工作,否則會被誤解為強出頭,反而會僵化同事關系。
運用中庸之道用頭腦做事的人從來不會追求極致,過分求全會導致一葉障目。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對待你的工作,才可能把自己放在退可防進可攻的中庸之地。
集中注意力盡量別在辦公室內存放太多容易分散精力的東西,例如CD或照片,工作時間,盡量克制想聊天的欲望。給自己訂個工作計劃,按照時間表的進度工作和休息換腦。
一針見血地表達開門見山地表達你的意見,盡可能減少“可能”“我想”“覺得”之類的詞語,這樣不確定的的語氣只會讓你的話聽起來缺少公信力,也會使你的建議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