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為孩子選擇了住讀,很快他又后悔了,覺得不便于了解孩子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情況。其實,學生住宿可以促使孩子心理成熟,對提高生活能力,積累人際交往經驗等多方面都很有好處。那么,父母怎樣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了解呢?讓我們來看看那些聰明父母的快樂溝通法吧!
靜心做孩子的“聽眾”
露露母親:我孩子剛上初中住讀班時,老師說,一定要多聽孩子說話,他說什么都聽著。果然,這對我了解孩子很有幫助。孩子第一個星期天回家后很興奮,談學校的各種情況,別的同學如何如何。我除了必要的問話外,幾乎都在認真傾聽。不知不覺間,我輕松地了解到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之后的每個周末,我都會在孩子有空的時候,有意引導她和我聊天,并且大多數時候都是以提問為主。這樣一來,孩子越來越樂意和我交談了。
溫馨提示:傾聽是與孩子交流的好方法,孩子與父母一周才見一次,自然會有許多新感受和困惑想說。所以,一旦孩子開口,父母不要無意中封上孩子的嘴。當孩子和你們聊天時,父母不要急于從成人的視角發表看法,以免給孩子一種被教導的印象,使孩子失去談話的興趣。父母要一心一意地聽孩子談話,如果孩子發現你們心不在焉,不愿傾聽,就會失去交流的欲望。在孩子談話時,父母要努力感受孩子的心情,并通過表情或簡短的語言給予反應,比如可以說:“是啊!”“是嗎?”“哦”,或者通過點頭、微笑來表明聽的興致。
做孩子的“周末減壓器”
劉然父親:孩子上中學后,學習壓力很大。剛開始,他回家后我總是問:“這周學習情況怎樣啊?”“測驗了嗎?考了多少名?”或者催促他:“抓緊時間做作業啊!”結果他非常反感。我一想也對,孩子緊張學習了一周,應該給予一定的放松空間。此后,我一般不會主動和他談學習上的事,而是多給予生活上的關心,比如買他學習需要的東西,和他在一起玩一玩,逛逛書店什么的。和孩子的感情拉近了,他也愿意主動和我談他在學校的情況了。
溫馨提示:如果孩子主動談起學習,父母要表示贊賞和欣喜;如果孩子遇到了困惑,父母不要急躁,要冷靜地幫忙分析原因,問問孩子需要些什么幫助;孩子沒考好,自然很傷心,父母要給孩子“包扎傷口”,比如安慰他,給他買點他喜歡但平時很少吃的菜等等,讓孩子心生感動和力量;在孩子的非學習時間,多談輕松有趣的話題,制造舒緩的家庭氛圍,使孩子的情緒和大腦得到放松;到了高年級,孩子的功課更重了,很少能有機會坐下來和父母聊天,父母可以抓住吃飯、買東西或送孩子到學校的機會多和孩子聊天,多關心孩子的心情。
通過老師曲線了解
心雨母親:女兒數學成績不太理想,卻不愿和我多談。數學老師告訴我:“心雨好像很自卑,上課從不舉手發言。她太想上進,而且太要面子,總怕答錯了,結果處于一種緊張狀態。”我向老師提出幾個要求:一是請老師多點心雨回答問題;二是請老師找孩子談一次話,指導一些方法。這可以讓孩子感到老師看重她。老師欣然同意。回家后,我又對女兒說:“數學老師認為你很有潛力!”女兒聽了很意外。半年后,女兒的數學成績提高了30分。
溫馨提示:孩子住讀,家長更要加強與各科老師的溝通和聯系,及時掌握孩子的情況,以便幫助他克服各種問題。父母要請老師多鼓勵和贊揚孩子,發現孩子流露出不喜歡某老師的傾向時,要多說老師的好話,引導孩子發現老師身上的長處。多和生活老師交流,了解孩子在學校是否遵守作息時間,和同學相處是否融洽,有沒有不良習慣等等。如果有些生活習慣需要改進,父母可請生活老師用恰當的方式提醒,會收到好的效果。
其實,與住讀孩子進行良好溝通的方法遠不止這些,只要父母用心,就會找到更多與孩子交流的好方法和好技巧。(編輯/李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