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肯定在沒有定數的生活中有過這樣的經歷。
曾經買了一件很喜歡的衣服卻舍不得穿,除非參加什么應酬或者出遠門時才穿上身。許久之后,當我們再看見它的時候,發現衣服已經過時了,顯得有點老土、落伍。所以我們錯過了原本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好心情和快樂的那種樸素、體貼的感覺。
曾經喜歡過一個人,喜歡到他(她)的一點一滴、一舉一顰。我們總想表白這種感情,可是由于種種忌諱和世俗的無形約束,我們總是怯于啟齒,在心里一直藏著這種感覺。每天安慰自己等有機會和他(她)接觸時一定表白,可是,機會真正來臨時,我們又不敢直面。最終,這感覺就像一粒播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的種子,只能窒息在沒有太多的陽光、雨露、微風的土壤里。
青春和感情,就這樣在等待中細沙一樣從指縫間悄無聲息地流失了,等白了頭發,等老了歲月,等枯了感情的樹苗。有一天,我們偶然遇見已滿面滄桑為人父母的他(她),無意中的一個玩笑說出當初的心聲時,他(她)也會說:當初我也是這樣想的,可是……
美好的歲月就這樣被“可是”掉了。如果當初給這棵感情的樹苗一縷叫勇氣的陽光,一壺叫執著的雨露,一根叫魄力的支柱,也許這棵合歡樹是另一番理想的景致了。
曾經買過一塊很漂亮的蛋糕卻舍不得吃,鄭重地供奉在冰箱里,轉身又投身于沒有頭緒的生活中。許久之后,當你再看見它的時候,早已過了保質期,所以只得扔了。
沒有在最喜歡的時候穿上心愛的衣服,沒有在最美麗的時候與心上的人牽手,沒有在最可口的時候享受那塊蛋糕,沒有在最想做的時候去做想做的事情,都是遺憾。
生命也有保鮮期。想做的事情就該趁早去做。很簡單,我們的頭長在自己的肩膀上,別人只能左右我們的視線,不能決定我們的思想。如果只把心愿珍重地供奉在理想的桌面上而未去行動,只能讓它落滿灰塵,變質,錯過,一如那件衣服、那個人、那塊蛋糕。
別猶豫,穿上新衣服,好好享受冰箱里的那塊蛋糕,勇敢地牽起心上人的手,在有限期里慢慢品味無限風情。
(鄭士良摘自《家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