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渝東南地區在革命戰爭年代留下了趙世炎烈士故居、紅三軍司令部舊址、二野司令部舊址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多數尚處在初步開發與利用階段。針對開發中存在的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資源分布不集中、產品缺少吸引力、地方政府重視不夠等問題,提出了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和宣傳力度、打造紅色旅游精品、整合相關資源、加強對紅色旅游管理人員的培養等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渝東南;紅色旅游資源;愛國主義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6)04-0118-03
近年來,為充分開發渝東南紅色旅游資源,發展紅色旅游,廣泛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筆者對位于重慶東南地區的涪陵、南川、豐都、石柱、武隆、彭水、黔江、酉陽、秀山等區縣境內的紅色旅游資源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和研究,基本摸清了這里紅色旅游資源的現狀。
一、渝東南紅色旅游資源現狀
涪陵區有四川第一個縣級農民協會誕生地李家祠堂遺址、弋陽橋農民講習所舊址、四川二路紅軍誕生地羅云壩遺址,還有涪陵革命烈士紀念塔、李蔚如烈士墓、新村鄉的革命者紀念碑以及龍潭烈士墓等。南川縣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地下活動的重要據點之一“尹子祠”,有韋奚成烈士墓、古承鑠烈士故居、張竟若烈士故居等。豐都縣有(周)恩來亭、劉伯承護國戰斗遺址、賀龍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有貓圈坡“紅軍井”。武隆縣有四川二路紅軍司令部、政治部雙河場舊址、坨田紅軍戰斗遺址、后坪壩蘇維埃政府遺址、解放大西南戰役中白馬山戰斗遺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有紅三軍司令部漢葭舊址、綠蔭軒和南渡沱紅軍渡口遺址、賀龍德政碑等。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有“紅軍樹”、“紅軍革命紀念碑”等。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有趙世炎烈士故居、南腰界紅三軍司令部舊址、縣城烈士陵園等。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有紅軍倒馬坎戰斗遺址、劉鄧大軍入川處洪茶渡口、二野司令部舊址鳳鳴書院等。
通過調查,我們始知渝東南八縣一區紅色旅游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據不完全統計達4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酉陽縣龍潭古鎮趙世炎烈士故居)、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酉陽縣南腰界紅三軍司令部舊址、秀山縣二野司令部舊址鳳鳴書院)、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處(趙世炎烈士故居)、國家AA級旅游景點1處(趙世炎烈士故居)、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處(南腰界紅三軍司令部舊址、二野司令部舊址鳳鳴書院)、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4處。通過調查,我們對渝東南紅色旅游資源的現狀及其開發情況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也發現了其中存在的問題。
二、渝東南紅色旅游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渝東南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的深度不夠,紅色旅游產品缺少吸引力。在我們調查的渝東南46處紅色旅游資源中,多數尚處在初步開發與利用階段。表面上看,這里的紅色旅游資源在全國沒有什么獨特的地位,但這里的趙世炎烈士故居、南腰界紅三軍司令部舊址、二野司令部舊址鳳鳴書院及四川二路紅軍誕生地涪陵羅云壩等處紅色旅游資源的內涵卻都具有獨到之處,有待于深入挖掘。這里的山區,交通閉塞,可進入性比較差,大山外面的人們很少知道這里的紅色旅游資源。再者,這里許多紅色旅游產品缺乏吸引力,表現在項目內涵空乏、展陳方式單一、表現手段落后,多為文字加圖片加故事的平面介紹,或是紀念館,或是標志物。這勢必會使游客感到枯燥乏味,不適合現代審美觀和游客的消費取向,與市場需求差距較大。
2.渝東南紅色旅游資源分布在不同的縣區鄉鎮,零零星星,不夠集中,過于分散,這既不便于總體保護,也不利于紅色旅游業的發展。有些地方政府對紅色旅游資源的認識不夠,沒有將其與本地旅游業有機結合起來,對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缺乏宏觀思考。有許多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未達到規定標準,未上規模和檔次,對其內涵的挖掘也不夠。更有一些人違背文物不可再生的規律,不尊重歷史遺存,將其亂拆亂建或改作他用。如秀山縣的二野司令部舊址鳳鳴書院,是始建于清嘉慶年間的四合院式建筑,如今其后花園部分木房和孔圣殿已被拆除,書院現為秀山縣中和中學。涪陵區大順鄉的李家祠堂原為四川省第一個縣級農民協會誕生地舊址,如今雖然已經被列為涪陵區文物保護單位,但現在仍然為民居,未被開發與利用,而且對祠堂中央天井下的殿角翹檐式戲樓也沒有保護好,現已被拆除。武隆縣雙河鄉場的一幢木結構瓦房原為四川二路紅軍司令部舊址,現為民宅,也未被開發利用。這就使相當一部分紅色旅游資源,其旅游與社會教育功能未得到發揮或未充分發揮出來的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3.渝東南紅色旅游資源大多集中在革命老區,地處偏遠,道路崎嶇,一般不具備區位和交通優勢,可進入性較差,這是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比如,渝東南的中心城市黔江,距重慶市約400公里,而且只有公路相連,現在到重慶需要8~10小時。因烏江航道缺乏清理,其一直未發揮應有的水運作用,況且烏江只經過彭水和龔灘鎮。除了交通不便以外,各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后。
4.渝東南的黔江、酉陽、秀山、彭水、石柱等五個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都是國家級貧困縣,屬于國家支持的老少邊窮的山區,經濟發展水平很低,各縣的地方財政除勉強維持行政人員開支及保證農業重點建設投入以外,基本上再沒有資金投入到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上,所以,渝東南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還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
5.目前,渝東南地區不僅沒有一所旅游學校或旅游班,而且無正規旅游院校畢業的管理人員,旅游人才奇缺,旅游管理和服務水平普遍較低,有待提高。
三、對開發渝東南紅色旅游資源的建議
1.堅持科學發展觀,發展渝東南紅色旅游
建議重慶市制訂一個渝東南紅色旅游發展的總體規劃,在重慶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由市旅游局牽頭,成立有渝東南各區、縣(市)參加的渝東南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協調領導小組,負責渝東南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工作。建議渝東南各區、縣(市)各級地方政府要顧全大局,打破行政界限,破除地方保護主義,統一規劃,分步推進,合作開發紅色旅游資源。這既可減少資源破壞和資金浪費,避免和克服無序開發及重復建設,又可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紅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爭取利用五年左右時間,形成渝東南統一的紅色旅游大格局。
開發渝東南紅色旅游業,要發揮其政治教育功能,“瞻仰一次圣地”,就應“凈化一次靈魂”。要突出“紅色”特質,保持革命文化的真實性、思想性和嚴肅性,不能像搞其他旅游項目那樣,隨意“小題大做”,甚至“無中生有”。要同愛國主義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使紅色旅游景區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
2.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渝東南地區在戰爭年代留下了許多遺址和動人故事,這既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發展紅色旅游的重要資源。建議重慶市委、市政府要加大渝東南紅色旅游資源開發上的資金投入,搞好各景點的基礎設施、道路交通、接待條件等軟硬件建設。可考慮建立開發渝東南紅色旅游業的資金投入機制,設立渝東南紅色旅游開發基金,建立多元化的投資體系,鼓勵集體、個人、外資興辦旅游項目,解決開發建設中的資金短缺問題。從而把紅色旅游資源的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帶動并促進本區相關產業的發展。真正做到“開發一方紅土,致富一方人民”,使渝東南的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山區盡快脫貧致富,促進本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3.要加大對紅色旅游資源的宣傳推廣力度
渝東南地區基本上是老、少、邊、窮地區,加之交通閉塞,可進入性較差,導致外面的人們很少知道這里的紅色旅游資源。要想把渝東南紅色旅游市場做強、做大,并推向省外,推向全國,就必須增強市場競爭意識,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地搞好宣傳推廣。如可編制一批圖文并茂的宣傳冊、光盤,利用多種媒體或互聯網擴大宣傳。也可利用巡回展、文藝演出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2005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紀念年,200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更應結合這一慶祝活動搞好宣傳,擴大本地區的影響,提高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這里來。
4.要打造紅色旅游精品,增強紅色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調查中我們發現,酉陽縣的南腰界紅三軍司令部舊址、龍潭古鎮趙世炎烈士故居,涪陵區四川二路紅軍誕生地羅云壩,秀山縣二野司令部舊址鳳鳴書院,豐都縣劉伯承同志護國戰斗遺址及武隆縣四川二路紅軍司令部、政治部雙河場舊址等紅色旅游資源,在渝東南乃至重慶市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趙世炎烈士故居既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級旅游景點。南腰界紅三軍司令部舊址和二野司令部舊址鳳鳴書院既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都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們有必要將它們打造成紅色旅游精品,以提升渝東南紅色旅游的知名度。至于怎樣增強紅色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建議各旅游景區在保證思想性的前提下,根據現代旅游者的審美觀念和消費心理,從挖掘內涵到展陳方式和表現手段,都進行一番大膽的探索和創新。運用高科技手段,變單一的平面展示為平面、立體、動態、表演等各種形式相結合,使游客身臨其境,見物、見人、見精神,提高觀賞性、趣味性和可參與性。渝東南紅色旅游可借鑒西柏坡和邯鄲涉縣紅色旅游業的做法,設計一些有意義的體驗性活動。比如,在酉陽縣“南腰界紅三軍司令部舊址”、“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舊址”、“紅二、六軍團會師舊址”就可以策劃“當一天紅軍”的旅游系列活動,參觀者穿紅軍軍服、住紅軍屋、吃紅軍飯、唱紅軍歌、祭紅軍烈士墓、模仿紅軍練兵等。這樣,可使游客身臨其境,增加趣味性和可參與性。
5.要有機整合相關資源
發展渝東南紅色旅游不僅要靠“紅色”吸引,也要借助和整合其他旅游資源。在組織開發旅游線路和項目建設上,要注意做好“紅色旅游”與其他旅游產品的組合。如可把武隆縣四川二路紅軍司令部、政治部雙河場舊址、坨田紅軍戰斗遺址、后坪壩蘇維埃政府遺址、解放軍白馬山戰斗遺址與武隆芙蓉洞綠色生態旅游組合;四川二路紅軍誕生地羅云壩及四川第一個縣級農民協會誕生地李家祠堂、弋陽橋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涪陵革命烈士墓可與涪陵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小田溪巴人墓群、點易西漢墓群、北巖鉤深堂及點易洞等歷史文化旅游組合;豐都縣恩來亭、良緣亭、賀龍閣、劉伯承護國戰斗遺址可與豐都鬼城及三峽庫區旅游組合;酉陽縣南腰界紅三軍司令部舊址、龍潭趙世炎烈士故居、縣城烈士陵園可與酉陽民俗風情旅游組合,等等,從而形成優勢互補,打造綜合性產品,產生疊加吸引效應。這樣,既豐富了游客活動內容,又增強了“紅色旅游”的吸引力。
6.要加強對紅色旅游人才的培養。紅色旅游對導游員、解說員的要求更高。他們不僅要具有端莊大方的儀容儀表、清晰伶俐的講解技巧,更要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要培養和提高景點工作人員的服務、管理素質,逐步改善接待設施,不斷提高接待服務水平。
渝東南地區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為后人留下了一大筆永遠值得學習和傳承的偉大精神財富,也為渝東南發展紅色旅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開發的潛力很大。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及重慶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下,發展紅色旅游必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有效保護渝東南地區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并帶動本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馮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