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個例外,我并不想長大。若能夠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寵愛中,生活在師長的疼愛里,永遠無憂無慮,那該多好呀!可是漸漸地,我發現成長是個必然的過程,由不得自己。
或許是受酷愛下象棋的父親的影響,兒時的我總是被方寸之間的廝殺搞得心神不定。父親棋藝很高,卻從不肯讓我,于是我一次次地失敗,而媽媽總是摟著哭紅眼睛的我對父親說:“讓讓他吧,孩子還小。”父親聽了總會把大手按在我的肩膀上,對我說:“孩子,任何事情只有拼搏后才有意義。在你成功之前,必須要接受失敗!”年幼的我還無法完全明白父親語重心長的話語,但我能夠感到父親按在我肩頭上的手是沉沉的。哦,成長教會了我接受失敗。
母親總愛看著我,然后嘆口氣說:“你呀,什么時候才會長大?”當我升入畢業班后挺著高高的個子走進家門時,母親卻來了一句:“還是個孩子。”直到后來發生了那件事,母親才對我另眼相看。由于學校離家遠,我不得不學騎自行車。結果,在我學騎自行車的過程中,一位銀發老太太被我撞倒了。當我滿懷愧疚地送老太太回家后,才知道她是個孤獨的老人。我對她說:“以后我會常來看您的。”我的確這樣做了。哦,成長教會我懂得擔負責任。
春暖花開時節,我騎車去踏青。就在我興致勃勃地加快車速時,一聲刺耳的爆胎聲掃了我的興。當我發現地上滿是玻璃渣,而不遠處就有一家修車鋪時,心里不由得起了無名之火。“修車!”我氣呼呼地沖進車鋪,一個羸弱的年輕人坐在“油垢”之中。他修好車后,我才發現他是個殘疾人。他推開了我遞上錢的手,說:“小心呀,剛才那輛車上掉下來幾個瓶子,興許一路上還會有玻璃渣!”哦,成長教會我信任別人。
去年暑假,我有幸去了青島。在松軟的沙灘上,我卷起褲腳光著腳走了很久,回首一看,驀然發現身后的腳印有橫的、豎的、斜的、正的,深深淺淺……
(指導老師:劉艷麗)
總評:作者的寫作手法是獨特的,角度的選取更值得稱道。幾個片段,幾段花絮,將文章的意旨漸漸延伸、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