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始建于1912年,歷經百年風雨滄桑,是湖北省和黃岡市重點中學之一,2003年和2005年被授予黃岡市與湖北省示范高中稱號。
中華詩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詩教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幾年來,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在縣教育局的重視和支持下,在縣詩詞學會的幫助下,我校在詩教工作方面作了一些嘗試,進行了一些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已成為學校一個新亮點,為學校再鑄輝煌起到了促進作用。
一、加強領導,是開展詩教工作的保障
萬事開頭難,領導重視就不難。開展校園詩教如同其它工作一樣,領導是關鍵。自十六屆中華詩詞研討會向全國發出“讓中華詩詞大步走進校園”的倡議書后,縣教育局于2003年和2005年先后發出了“關于加強詩詞走進中小學校園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學校詩教工作的意見”兩個文件,校黨組織和校委會領導成員多次認真學習倡議書和兩個文件精神,認識到詩教工作是全面推進學校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需要,詩教是學校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急切的課題。我校是全市、全省重點示范中學,也應在詩教工作上做出示范來,因而我校把詩教工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列入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重要內容,作為強化師生文明素養、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成立了以分管教學副校長為組長,教務處、教研處、政教處、年級組、教研組等領導參加領導小組,把詩教納入教學計劃,統籌安排,定期召開會議,聽取詩教工作情況匯報,研究布置安排詩教工作,定期檢查交流詩教工作,總結經驗,解決詩教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解決詩教活動的場地和經費問題,從而使全校詩教工作順利地蓬勃展開,呈現出有聲有色、欣欣向榮的景象。
二、創立詩詞陣地,積極開展詩教活動
開展詩教活動,沒有陣地是不行的。有了活動陣地,英雄就有用武之地。根據我校實際,具體做了以下幾件工作:
抓好詩詞教學。高中一至三年級現行語文課文中,共有詩詞49篇,抓好這些課文的教學,是詩教工作的頭等要務。首先抓好語文教研組,要求教研組做到五個一樣:詩詞教學同所有語文教學一樣重視;一樣作課程計劃;一樣作好講課教案;一樣組織聽課;一樣組織考評。其次,抓好課堂教學。教研處根據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提出詩歌教學要“三多三少”:多一些聲情并茂的誦讀和吟哦,少一些學究解經式的分析;多一些深入淺出的剖析,少一些深不可測的難懂話語;多一些自我體驗的生動表達,少一些無關主題的閑話。課前,老師要備課,查閱資料,弄清詩詞作者的生平,作品的背景、作品的主題及其它方面,對疑難點集體研究,集思廣益破疑難。不定期的組織聽課,講得好的,總結經驗;講的不全面,甚至講的不妥的地方,提出意見修正。有時在課堂老師點名背誦或講解詩文,摸清學生對詩詞課文學習的深淺,對癥下藥地輔導,頗受學生歡迎。再次就是不斷加強對語文老師詩詞培訓,努力提高詩詞教學水平。
成立文學社。我國現代著名文學家劉文炳(又名廢名)先生,1940年至1944年曾在我校任教。為了紀念他,我們組織愛好文學的老師和學生,成立了“廢名文學社”,創辦了《梅鐘》社刊。多年來,以文學社為集結點,聯系和團結了一大群學生在一起,進行學習、研討、習作。他們根據時代的發展、教育的發展、校園的變化,身邊的好人好事,共寫了485首新詩和格律詩,還寫了不少的文學作品,登載在《梅鐘》刊物上,其中有的作品在全國12個省、市的20種刊物上發表。《梅鐘》自1996年創刊以來,共出128期,刊登3800余篇作品。因此,“廢名文學社”出了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靠近和加入文學社的學生越來越多,文學社組織得到不斷擴大。
開設選修班。為了系統地學習中華詩詞基本知識,提高詩詞的鑒賞能力和寫作水平,2005年開辦了兩個詩詞選修班,學生自愿參加,我們請縣詩詞學會和楹聯學會編寫了兩個授課教材,外聘詩詞和楹聯資深教師5名,采取定授課老師,定授課時間,定授課教材,不間斷地系統講授了詩詞和楹聯常識和鑒賞。教師講授,學生提問,弄懂弄通,上完一節課,布置一節作業,邊學習、邊習作。2005年兩個學期,授課時間共達80課時,講了40課,聽課者共達160多人,參加選修班的學生做了詩詞作業100多篇,習作詩詞近100余首,其中100多首詩作在黃梅《流響》、黃岡《東坡赤壁詩詞》、《湖北詩詞》等刊物上發表。在選修班學生的影響下,不少學生爭上選修班,一時學古典詩詞蔚然成風。
另外,我們還邀請著名教授、學者來校講課。2003年和2004年先后邀請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梁東、顧問林從龍等著名學者就中華詩詞的地位、作用作了精辟的講學,使廣大師生受到了啟發、鼓舞、教育,深受歡迎。
組織吟誦會。組織形式多樣的吟誦會,互相學習交流,擴大詩詞影響,是詩教組織的一種好形式。根據實際情況,我們采取三種方法:一是組織小型詩詞吟誦會,以年級班為單位,上學期四月份、下學期十月份各進行一次吟誦活動。在吟誦會上,師生一齊上,或用普通話朗誦新體詩,或用黃梅戲、歌曲唱古體詩詞,鼓勵多誦唱自己寫的詩詞作品,做到班班有歌聲、班班有吟誦聲;二是舉行大型詩詞吟唱文藝晚會。結合一些重大節日,舉行全校性的文藝晚會,安排一定的詩詞演唱節目;三是參加縣舉行的詩詞吟唱會??h詩詞學會在城關地區舉行的詩詞吟唱會,我校選派師生代表參加,學習取經,也展示我校師生詩詞水平和演唱水平。通過不同形式的詩詞吟誦會活動,激發師生學習詩詞,熱愛詩詞,運用詩詞,習作詩詞,受益匪淺。
三、充分利用空間,大力營造詩詞氛圍。
我校是一所新建的美麗校園,總耗資近億元,占地面積21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7?郾3萬平方米,開闊寬敞,有不少可利用的空間,用詩配畫,詩配書,詩配樂,在出進的通道、上下的樓梯、來往的走廊的墻壁上,掛上詩詞名句的條幅和方匾塊,用詩詞裝點、美化校園,形成一大亮點。同時認真地辦好四個一:一是辦好詩詞櫥窗。定人編排,定人管理,定期更換;二是辦好詩詞知識專欄,登載一些詩詞常識,詩詞賞析,詩詞點評;三是辦好詩詞墻報,不定期地報道全國、全省、全縣詩詞活動動態,展示學生新詩、格律詩的作品;四是辦好廣播宣傳臺,利用廣播播送唐詩宋詞和毛澤東詩詞等名篇名句,讓廣大師生耳濡目染,加以記憶,加以回味,從中受到教益。
四、開展詩教,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在詩教工作中,我們始終做到五個結合:詩教工作與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相結合;詩教工作與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相結合;詩教工作與榮辱觀教育相結合;詩教工作與文藝體育相結合;詩教工作與課程改革相結合。充分發揮詩教獨到的育人功能和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收到了明顯效果:(1)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感。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岳飛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秋瑾的“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夏明翰的“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我縣革命烈士鄧雅聲的“飲彈從容向天笑,長留浩氣在人間”等等,這些慷慨激昂、氣蕩千古、震憾人心的詩詞,充滿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和無比激情,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慨和偉大民族精神,讓學生在詩文的熏陶中受到教育,培養起愛國之情、報國之志。(2)陶冶高尚道德情操。有不少詩詞篇句,高揚了高尚的人格精神。怎樣做人,做什么樣的人。李商隱的“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程顥的“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鄭板橋的“衙齋臥聽簫簫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楊敬之的“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等等,在詩詞的熏陶中,讓學生受到了道德品質教育,增強了自覺抵制各種負面影響的能力,自覺地戒煙戒牌、改正沉溺于網吧等不良習氣和毛病。有的學生表示:“學業在身莫徒勞,要將惡習一齊拋”。有的同學在食堂吃飯,會隨口吟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3)有利于開發智力,拓寬想象力。中華詩詞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覆蓋面廣,包羅萬象,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和胸襟,豐富他們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有利于活躍思維,激發創新意識。高一學生張震有感于臺海局勢:“燃萁煮豆豈為之,同室操戈民眾嗤。淺海一灣何足懼,鵲橋終有建成時?!备咭慌S媛夜思抒懷:“邀月約星三友行,心聲未吐寂無聲。何時為我生飛翼,直上星空訴別情”。高一學生黃云峰即興感懷:“昨夜星辰昨夜風,驀然回首事成空。來朝風雨皆成夢,無限風光明日中?!?/p>
詩霖詞露心花綻,化雨春風興校園。我校將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與時俱進,不懈地澆灌詩教之花,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相信這株奇葩會開得一天比一天更加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