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先知先覺”的英雄史觀的思維模式,孟子簡單地把“義”和“利”對立起來,在義利關系問題上使用雙重標準,要求統治者“先義后利”而民眾“先利后義”,將動機和效果割裂開來,無視義寓于利,利寓于義的道理。孔孟仁政的實質是人治,其理論出發點足抽象人性論(“性善論”),在政治實踐上必然導致專制主義。人治的出路在于法治。只有在當今依法治國的社會環境下,才有可能展現孟子義利觀的本真內涵。
船山學刊2006年1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