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瑜綜述 李青峰審校
自1893年Neuber在一次德國外科會議上首次提出脂肪移植的概念后,旨肪移植開始在外科領域逐漸開展。隨著20世紀80年代脂肪抽吸技術的盛行,則出現了以脂肪顆粒形式獲取脂肪移植物的簡便方法。此后,臨床醫生報道了脂肪顆粒注射進行脂肪移植的較多病例[1-2]。如今脂肪自體移植已被臨床應用于填充面部軟組織缺損凹陷、半面部萎縮畸形、乳房缺損及小乳癥,顏面部美容整形等領域。然而,目前自體脂肪移植術并非被廣泛接受和認可,其存在的問題包括術后效果不佳,或術后改善的效果難以長期維持等,由此造成術后常需多次補充手術充填,從而影響了該方法的應用。其原因為術后存在30%~70%程度不等的吸收率[3-5]和影響移植脂肪存活的諸多不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