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山寺時,正值晚課時分。盛夏太陽仍在頭頂高懸著,而山里的暑氣已漸退了幾分。空山靜寂,惟有晚課的鐘聲在山谷間回響。
對于一個朝山者來說,那嘹亮的梵唱、那從容有序的佛事以及鐘鼓法器的繁復祥和所帶來的整座大殿的虔誠而肅穆,著實叫人肅然生敬。那一身的青布僧衣,那份神情淡漠、心平如鏡里,凡俗的嘈雜已在心中遠去。這里沒有了塵世里如煙一樣的嘆息與清愁,沒有了世俗里延續不止的紛爭與傾軋。有的只是一種舍棄世俗名利之后,內心的大徹悟、大歸隱與大寧靜。抑或還有一種純粹的、虔誠的宗教信仰。
一個修行的道場便是一處精神的道場,清苦的僧侶生活,齋膳素食里只求得身體的給養,而精神的道場是足以喂養靈魂的。生命在靜寂中流動,與青磬紅魚、青燈黃卷為伴,追求的是“出世不離世,入塵不染塵”的佛門境界。也是禪者對于自我生命的最深體悟。這種體悟給人一種不同尋常的生命力,對于這種不同尋常的生命力,佛教的涅槃之說該是最好的詮釋了,這也是凡俗如我輩無法解讀的吧。
香火繚繞中,那些善男信女如此虔誠的朝拜里,是在尋求著一種精神的寄托與慰藉么?人世中有著太多的愁苦。而佛教的精粹之一恰恰給予人們一種希冀和信念。
入夜,零星的雨點驟然而至。裙裾被夜風吹起,清夜里,風中的裙裾和著款款低語,如同一種輕柔掠過心頭。空山靈雨,浸潤著幾近干涸的心田,此時的心境漸漸舒坦起來,山寺的夜,給人一種從未有過的從容與寧靜。那“荷花妍碧水,明月醉清風”,該是這靜謐之夜的寫照吧。然而這又是怎樣的一種難得的明月清風自在懷!那些不遠處傳來的流水擊響石頭的聲音,該稱之為天籟的了。于古剎鐘聲中,于靜謐的夜色里,盛夏時分,竟讓人感覺不到一絲燥熱,只有如洗的清涼在心頭。
凌晨三時左右,靜靜的山谷便在鐘鼓聲中醒來。鐘聲悠揚而深厚,具有很強的穿透力,仿佛有一種直抵心靈的力量。又如一種始于生命之初的信仰。然而堅定的信仰常常是與心靈和肉體的苦難相伴的。有求皆苦,可是不求,人之為人的意義又何在呢?寺院的高僧為了心中的一個信念付出多少的堅持,那些艱難的歲月里“缽中油頻斷,佛前燈長明”里就寫著多少執著與堅韌。
天剛一絲白亮中,寺院已香火繚繞,那種空靈與靜寂里,佛光中是否有著一種默默無言中的智慧和力量?佛光能啟迪凡俗的智慧么?初醒中伴隨著隱隱的肢體酸痛。然而所有的跋涉中,只緣于一個向往,以朝圣者的虔誠,獲得一次心之慰藉。那些跋涉中肢體的勞累與不適,復原它需要假以時日,而此時,心的源頭之水卻鮮活如初。
晨曦隱退了漸薄的夜色,頭頂上染出一片明凈的天空。從此,我將在之后的時光中,看云淡風輕,看細水長流,看瑣碎的日子怎樣從指尖流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