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創造了童話?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再簡單不過了,安徒生創造了童話!有人會否定我的答案,認為安徒生只是一個寫童話的作家而已,但是我卻認為只有安徒生才給童話賦予了屬于它的風格,所以安徒生創造了童話。
從小我就在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里暢游:幼兒園時,下午都是我們自由活動的時間,這個時候我總會從小小書架上抽出那本圖畫最精美的《美人魚》交到周老師手里,請求她給我讀,而我呢?總是不會理睬邊上的吵鬧,細心聽著這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幻想著自己穿上漂亮的公主裙和七個小矮人一起無憂無慮地生活。
到了一年級,已經認識一些字和拼音了,于是就跟著爸爸去少兒圖書館看書,每次雙休日去圖書館是我最開心的日子,每當來到一大排書柜前面,我一眼都不看,只會讓爸爸幫我找《丑小鴨》。漸漸地,我長大了,雖然不太讀他的作品,也不再看童話,但是在我的夢里,在我一個人的時候,我還會在腦海中回憶那一個個美好或是凄涼的故事。
現在讀初中了,我還常常重溫安徒生寫的童話。讀他的童話,可以使自己的童心不至于泯滅。他的每篇童話都是在一片天然、幽默的漣漪中,浮現出一顆像蓮花一樣純潔的、不受任何世俗干擾的童心。憑著這顆童心,他在兒童身上發現了詩人,他發現兒童感受自然、認識真理往往比成人更高明(在《皇帝的新裝》中,敢于道破皇帝什么衣服也沒有穿這個“秘密”的,不就是一個天真的聲音嗎)。而且,憑著這顆童心,他自己也變成了一個兒童,用兒童的眼睛觀察自然,帶著兒童的微笑描述自然,把他一面感受、一面生發的兒童感情傳染給我們,從而把我們帶入一個和我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大不一樣而又非常相像的兒童世界。
我想大家都應該讀過這些家喻戶曉的童話,但是卻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崇拜這位我們并不陌生的人——安徒生。
在同學們都追捧周杰倫、李宇春、林俊杰的時候,是什么讓我一直被安徒生這位已被記憶忘卻的名人所吸引?他的童話不只有膚淺的“王子和公主”,更飽含了對受苦人民的同情,對統治者的無情的諷刺,真實地反映了剝削制度與人世間的冷酷無情,有力地抨擊了不平等的社會。這是一種偉大,也正是這種偉大吸引著我。
他的偉大,不僅在于他的作品給予了全世界兒童以甘露般的營養,而且在于他在創作的過程付出了自己百分之百的艱辛。他自幼貧寒,卻不曾放棄過夢想與追求,拼命讀書和求學。他的創作過程,也是“行萬里路”的過程。他心愛的格言之一就是“旅行即生活”,今天還保存在奧登塞安徒生博物館里的他的背包、手杖和雨傘可以作證。但更可以作證的還是他的作品所反映的世界觀,他的旅行可以說是他的創作過程的一部分。他沿途隨時作筆記、畫素描,準備一歇下來就寫成作品。用他自己的話說,“童話的種子埋在我的心中,只需要一泓流水、一線陽光、一滴苦酒,就可以發芽開花”。他始終保持著他在故鄉玩木偶、聽故事時的單純心境,努力通過自己的創作去安慰和鼓舞和他一樣貧苦而孤寂的孩子們。
安徒生的一生寫過160多篇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每一篇都是那么的生動、想象豐富,他把整個生命獻給了童話。
“是誰創造了童話?”
“安徒生!”
【點評】
本文從自己的閱讀經驗談起,認為是“安徒生”創造了童話,表達了對安徒生的崇敬之情。文章沒有停留在經驗感受的面上,而是深入安徒生的創作歷程,挖掘了名人成功的原因,能給人以啟示。
“在同學們都追捧周杰倫、李宇春、林俊杰的時候,是什么讓我一直被安徒生這位已被記憶忘卻的名人所吸引”一句,在比較的基礎上,引起作者的思考,比較巧妙地轉述到對安徒生的深沉理解上。
文章前后呼應,強調了自己對安徒生的肯定。雖然全文沒有直接寫“我崇敬的名人是安徒生”,但是一問一答,“是誰創造了童話?”“安徒生!”已經流露了這種崇敬之情。
文章不在于有多少華麗,而在于有多少真情,應該說本文做到了。這種真情就如她喜愛安徒生的童話一樣真切,也如安徒生的話,“童話的種子埋在我的心中”,作者的心中也埋下了安徒生。
應該說,閱讀是寫好這類文章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