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周邊國家中,除日本、韓國及中西亞部分國家外,基本不適宜栽培桃樹。而日本桃的生產近年呈下降趨勢,韓國的栽培面積更少,果品價格昂貴,栽培品種也比較單一、基本不出口、中西亞部分國家的產量更少。因此,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抓住機遇與周邊國家互補,讓大量桃果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大有希望。
近年來,我國有地方特色的名、優、稀桃果競相走向市場,得到了不同規模的發展,并呈以下特點:
白肉水蜜桃占主導地位
在我國桃的栽培中白肉水蜜桃占70%以上。目前早熟的安農水蜜;中熟的新川中島、紅甘露、早鳳玉;晚熟的萊山蜜、大果黑蜜、冬寶等,較受市場歡迎。
蟠桃走俏市場
近幾年早露蟠、瑞蟠、仲秋蟠桃、美國紫蟠等新品種售價高,效益可觀。這些品種目前僅處于起步階段,尚沒有規模化種植,加之收獲期多處在桃果市場淡季,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油桃發展迅猛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油桃品種主要是引進國外的。1995年后,華光、曙光、艷光、早紅珠、丹墨、紅珊瑚、早紅寶石、千年紅、麗春、早豐甜等甜油桃品系,因豐產、外觀美、品質佳等優點,顯示出較好的市場前景。(山東 李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