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草也叫驢食豆、驢喜豆,原產歐洲。我國天山北坡海拔1000~2000米半陰坡處有野生分布,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等省區種植較多。
1.特征特性 紅豆草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00~160厘米。莖直立、中空,具縱條棱,疏生短柔毛。奇數羽狀復葉,有小葉13~27片,小葉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總狀花序,有小花25~75朵,花粉紅到紫紅色。莢果呈半圓形,扁平,褐色,有凸起的網紋,邊緣帶鋸齒,成熟時不開裂,內有種子1粒,種子腎形,暗褐色,帶莢,千粒重16克。
喜溫暖于燥氣候,適宜在年平均溫度12~1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地區種植。抗寒性不及紫花苜蓿,冬季最低氣溫在-20℃以下無積雪覆蓋地區不易安全越冬。喜沙性或微堿性土壤,不適宜在酸性、黏土和地下水位高的土地上種植。
2.栽培技術 紅豆草種子大,容易出苗,播種時不用去莢。一般多采用條播,行距40~50厘米,覆土3~4厘米,每667平方米(1畝)播種量3-4公斤。春、秋兩季均可播種,春播當年可開花結果,但產量較低;秋播應在8月底之前,以利幼苗越冬。每年可刈割2-3次,每667平方米產于草800-1000公斤。青飼應在現蕾至始花期刈割,曬制干草可在盛花期刈割,留茬高度5—7厘米。種子落粒性強,應在花序下中部莢果變褐時采收,每667平方米產種子60-70公斤。
3.利用 紅豆草富含粗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適口性好,各種家畜均喜食。莖中空而青脆,氣味芳香,青飼效果與苜蓿相近。收種后的秸稈也是馬、牛、羊的良好粗飼料。紅豆草在各個生育階段均含有很高的濃縮單寧,家畜食后不得臌脹病。
紅豆草根系粗壯,人土深達3米以上,耐貧瘠、耐干旱,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根上長有大量根瘤,固氮能力強,可增加土壤養分,培肥地力。開花早,花期集中,花色鮮艷,也是很好的觀賞植物和蜜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