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從劉備對興復漢室的失望,到諸葛亮對興復漢室的絕望,再到譙周等人對蜀漢亡國的渴望,構成了蜀漢政府內部亡國思潮的三個階段。荊州之失和彝陵慘敗,使劉備對興復漢室產生極度失望思想,這是蜀漢亡國思潮的源頭之一。劉禪的無能和北伐的失敗,讓諸葛亮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后己,對興漢已是絕望,這表明亡國思潮己在發展。此外,蜀漢建國之初,還存在另一個亡國思潮源頭,該思潮代表人物先有張裕,再有李嚴。蜀漢后期時,譙周大唱“亡國之歌”,這兩個源頭于是就合流了。譙周等人對亡國有極高的渴望心態,從而使兩種合流的亡國思想形成了一股強大的亡國思潮,導致了蜀國在大敵到來之時的不抵抗政策的出臺,最后使得魏國輕易滅蜀。
關鍵詞:蜀漢 失望 絕望 渴望 亡國思潮
中圖分類號:K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50(200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