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杰克遜的《金剛》讓很多觀眾流著熱淚從電影院走出來,這給2005年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不少溫情。如果你還不太熟悉他,但一提起《魔戒》三部曲,你一定會恍然大悟。2004年《魔戒》在奧斯卡上大獲全勝,幕后最大功臣非導演彼得·杰克遜莫屬。超級動作驚悚浪漫溫情片《金剛》由這位奧斯卡金像獎大導演親自包辦編、導、制,讓全球觀眾重新感受到了金剛再現的震撼力。
從小迷戀怪獸片和恐怖片
彼得·杰克遜從小就特別喜歡看怪獸片和恐怖片,他9歲那年,父母買了一臺8厘米攝影機,本來是想用來拍些家庭錄像的,他卻拿來拍自己的模型玩偶,后來還找朋友一起來“演”電影,小小年紀儼然已經有“導演”的架勢了。
彼得念中學的時候,和同學制作了一部短片參加電視競賽,雖然沒獲獎,卻得到放映機會。同年,彼得離開學校,原本希望能進入電影圈,卻不得其門而入,只好到惠靈頓晚報做相片制版工。18歲那年,一趟奧克蘭之旅,讓他首次“發現”了托爾金筆下的《魔戒》該在哪里拍攝。
一人身兼數職玩過癮
20世紀80年代,彼得最迷戀的是《活死人之夜》、《月光光心慌慌》、《得州電鋸殺人狂》等美國恐怖片,此時他也打算拍一部結合吸血鬼與僵尸的長片,于是努力存錢,1982年終于以250美元買到了一臺二手16厘米攝影機,也開始了處女作《嗜血狂魔》長達4年的拍攝。
因為當時資金短缺,彼得往往拍到太陽下山或底片用完才收工,拍攝過程相當艱苦。他甚至一人身兼8職,除了編、導、演、制,還攝影、剪接、化妝、特效一把抓,其他的演員則大都是親朋好友。為了制作片中外星人的面具及模型,彼得好長一段時間 “霸占”了家里的烤爐,用它來烘制面具模型,逼得家人吃了好久的生菜沙拉。片中所有的槍支、道具也部是彼得自己制作的,全片共花了他1.7萬美元,后來彈盡糧絕,在新西蘭電影委員會的資助下,才終于得以完成后期制作。
《嗜血狂魔》是一部充滿幻想的作品,結合了怪異的幽默和大量近乎惡心的恐怖場面:彼得自己飾演片中的“英雄”,即使“腦漿四溢”都要和外星人周旋到底。開場不到5分鐘,就 “貢獻”了被轟爛的腦袋瓜,接著各種斷臂殘肢、開膛破肚鏡頭一一上演,一點都不手軟。
雖然有點初出茅廬的青澀,以及資金捉襟見肘的窘迫,但“玩過癮”的放肆精神,也讓人感受到他充沛的潛力與不可小覷的企圖心。《嗜血狂魔》在戛納得到曝光機會后,有12個國家買下了該片的版權,讓彼得小賺了一筆,并成為頗受注目的恐怖片新銳。
彼得的第二部作品《瘋狂肥寶綜藝秀》是部木偶電影,劇情圍繞著河馬女星所領軍的動物明星們展開,內容荒誕離奇卻顯示出彼得一貫的幽默感和非凡想象力。譬如河馬女星的情夫跟一頭風騷小野貓亂搞,大象還跟母雞偷情,喜歡“扒糞”的八卦蒼蠅甚至把馬桶當作五星級飯店。
《瘋狂肥寶綜藝秀》得到羅馬奇幻影展最佳影片與女主角獎(得獎的是河馬小姐)。不過以上兩部作品尚處于“實驗”階段,真正讓他的“獨門功夫”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是第三部電影《新空房禁地》
偏好血腥的頑童
《新空房禁地》的開場是一個動物商人劫走一只品種怪異的猴子,大功告成后,助手們發現主人的手臂被猴子咬傷,當下用斧頭將手臂砍斷;商人還沒來得及喊救命,他們又發現他的臉也被抓傷了,接著自然是人頭落地。鮮少有電影一開場就這么血腥暴力的,彼得卻一副“嗜血狂”的模樣。
接著鏡頭來到一間雜貨店里。對愛情依然抱著美麗幻想的少女在這天遇見了祖母為她推算出的白馬王子,但她沒想到這個白馬王子有個霸道母親。一次這對戀人到動物園約會,母親亦緊跟不放,一不小心就被片頭那只擁有致命殺傷力的猴子咬了一口,但她卻“還本帶利”地把瘋猴的腦袋踩爆,連眼珠子都飛了出來。原來導演大費周章地說了這么多關于瘋猴的恐怖故事,只是為了要引出更“恐怖”的主題:母親。
踩死猴子的母親回家后,傳染力也發作了,銀幕上頓時充滿了各種惡心的膿皰和體液。渾身不對勁的母親為了迎接婦女會會長的光臨,還起身化妝,一下就刮破了整片臉皮,必須用膠水粘補起來;用餐時甚至連耳朵都掉進湯中,說多惡心就有多惡心。諷刺的是婦女會會長還必須強裝鎮定,仿佛什么事都沒發生一樣,直到吐出來為止。這是彼得最有意思的地方,他一面玩弄著愛看恐怖片的觀眾,另一方面又煞有介事地批判社會體制與規范。這電影史上最惡心的一餐飯,就諷刺了中產階級令人想吐的惺惺作態。
《魔戒》是最“規矩”的作品
《魔戒》不僅是彼得最大氣的作品,也是他最“規矩”的作品。不過他最值得推崇的,不是制造了一流的史濤景觀與特效場面,而是在提供視覺奇觀時,并未玩物喪志或變得頭腦簡單。從前期制作、拍攝到后期制作,彼得用了將近7年的時間,最終讓這套電影變得細膩有加,卻又氣勢磅礴,沒有愧對原著。《魔戒》征明了彼得對好萊塢文化適應良好,另一方面也再度證實了他高度的原創力與幻想特質,總能讓他的作品大放異彩。
在完成《魔戒》后,彼得著手拍攝影片《金剛》,這部30年代的經典已被重拍過很多次,可是對彼得來說,該片有其特殊意義。
《金剛》老片新拍一圓童年夢想
彼得談到他為何對這部原始版本出現于1933年的老電影《金剛》如此著迷,以至于要重拍。“當年看了《金剛》之后,讓我想要成為一個電影導演。如果我沒看過《金剛》,我可能現在不會在拍電影。那時我才9歲,看了《金剛》之后的第二天,就開始用父母的那臺8厘米攝影機來拍攝我的定格動畫電影,一直拍到青少年時期,也促使我后來走入這一行。”
除了為一圓童年夢想,彼得認為1933年的《金剛》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混和了冒險、神秘、驚悚與浪漫,而這些都是彼得和他的團隊一向致力表現的電影元素,因此才決定重拍《金剛》。
這部耗資1.5億美元的新版《金剛》是由彼得的老搭檔法蘭·華許和菲莉貝·鮑恩負責編寫劇本。此外,彼得還選擇不在真正的叢林實景拍攝,而是要像72年前的原版電影一樣,幾乎全都是在棚內攝制完成。他說:“重要的是重現原版《金剛》的面貌。”雖然新版的《金剛》仍有很多場戲和原版一樣,但是他也做了一些修改,并特別添加了一場精彩刺激的 “金剛”英雄救美,激戰迅猛龍的驚險橋段,當然還有媲美《魔戒》半獸人的恐怖場景。
無庸置疑,如今的彼得·杰克遜再也不是那個籌不出錢,只好變得樣樣精通的傻小子了,他已成為坐擁龐大資源與勢力的超級導演。 [文/藍馬 責編/布丁]
彼得·杰克遜Peter Jackson
出生:1961年10月31日 新西蘭
特征:滿臉大胡子的年輕“老頭”。作品擅長使用電腦特技呈現奇特的視覺效果;具有恐怖不失幽默、溫情的文藝片氣質。
作品年表
金剛 King Kong (2005)
魔戒三部曲The Lord of the Rings:
王者歸來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
雙城奇謀 The Two Towers(2002)
魔戒現身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
神通鬼大 The Frighteners (1996)
被遺忘的影片 Forgotten Silver (1995)
夢幻天堂 Heavenly Creatures (1994)
新空房禁地 Braindead (1992)
瘋狂肥寶綜藝秀 Meet the Feebles (1989)
嗜血狂魔 Bad Taste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