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博愛縣金城鄉北里村的姚元清、姚俊玲父女倆,十里八鄉,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倒不是說他們做過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而是因為這父女倆是一對出了名的倔脾氣!尤其是在對待計劃生育的問題上,更是態度堅決,毫不含糊,絕對是兩個“一條道走到黑”的人!
父親姚元清, 70歲。老人臉上洋溢著幸福而自豪的微笑,提起當年的那段往事依然是豪氣十足:
父親自述:我把煙袋鍋往鞋幫上一磕:啥也別說了,就這倆閨女了
我有兩個女兒,二女兒出生時是1971年,當時農村才剛剛開始宣傳和提倡計劃生育,但受“養兒防老”、“多子多福”等老觀念的影響,大多數人還是想多要幾個孩子,尤其是在我們農村,下地干活主要還是靠勞動力。老伴就和我商量再要一個男孩,親朋好友也一個勁兒地勸說。
我知道大家都是為我好,但一想起舊社會弟兄姊妹多的苦日子心里就難過。現在國家人口多,遇到了困難,提倡計劃生育,咱應該積極響應才對,怎么能剛過了幾天好日子就忘了本?再說了,我已經有了兩個女兒了,孩子也不少了,不就是沒有男孩嗎?現在還年輕,下地干活也靠不著孩子,將來種地機械化了,還用得著那么多勞力嗎?閨女孝順也不比兒子差!
前前后后我想了很多,最后把煙袋鍋往鞋幫上一磕:啥也別說了,就這倆閨女了!現在回過頭想想,當時這個決心下對了!
30多年過去了,黨和國家沒有忘了我們這些執行計劃生育的人,出臺了獎勵扶助的好政策,不光在政治上給我們榮譽,還在經濟上給我們實惠。去年鄉政府敲鑼打鼓給我送來了首批600元獎勵扶助金,在閨女的幫助下我用這些錢買了好多雞娃,現在都有1000多只雞了。街坊鄰居別提多羨慕了!
女兒姚俊玲,35歲,是個遠近聞名的孝女。姐姐出嫁后,為了照顧父母方便,她就萌生了“招婿進家”的念頭。
女兒對男友干脆利落地說了6個字:“要成家,到我家!”
轉眼到了1993年,時年22歲的姚俊玲和相戀兩年的男友程團結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處在熱戀中的她在別的方面都可以聽從男友的意見,唯獨在“男到女家”還是“女到男家”的問題上態度堅決,毫不讓步。這讓一心一意想娶她回家的男友十分為難,脾氣倔強的她對男友干脆利落地說了6個字:“要成家,到我家!”二人一時陷入了僵局。
皇月英是北里村的婦女主任兼計生專干,能說會道。由于事情多,忙不過來,她一心想在本村找一位有文化、素質高的年輕人當計生檔卡管理員,考慮來考慮去,覺得還是姚俊玲最合適。
皇月英找到了姚俊玲,說明來意。當時姚俊玲正和男友因為“誰到誰家”的問題鬧別扭,什么話都沒說就一口回絕了。這讓皇月英很是不解,這可不像平日里那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幾經詢問,姚俊玲向皇月英說出了心里話。心細如發的皇月英敏銳地感覺到,“男到女家”正是國家提倡的婚育新風尚,如果能做通姚俊玲男友的工作,真是一舉兩得。
在皇月英的熱心撮合、多次開導下,姚俊玲的男友終于讓了步。1993年底,一對幸福的新人攜手走上了紅地毯,姚俊玲也高高興興地當上了村里的計劃生育檔卡管理員。
父女同心,放棄生二胎,要將國策進行到底
1995年1月,姚家喜添一子,取名姚孟浩,一家人歡天喜地,高興得不得了。
更讓姚家人感到欣慰的是,根據《河南省計劃生育條例》規定,姚俊玲只要提出申請,經批準就可以按計劃生育第二個子女。當時孩子還小,姚俊玲同父親商量過幾年再考慮要第二個孩子,父親表示同意。
之后,熱心的皇月英多次提醒她及早寫申請,可倔強好強的她一心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于是一拖再拖,并且幾年的計生工作經歷已讓她逐漸愛上了這項艱辛而甜蜜的事業。
轉眼小孟浩已經10歲了,自己也已經30出頭了,姚俊玲意識到下決心的時候到了。再次與父親商量,父親意味深長地說:“按理說,你和團結可以再要一個孩子,養育也不成問題,可我總覺得你們現在過得挺好的,一個孩子,拖累少,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發家致富上,抽空還可以多輔導輔導孩子。再要一個孩子的話,情況可就不一樣了……”姚俊玲見父親的意見與自己不謀而合,更加堅定了只要一個孩子的想法。
2005年9月,姚俊玲高高興興地和丈夫一塊領取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同年10月,通過嚴格的考核選拔,她以優異的成績又如愿以償地競聘到了北里村計劃生育管理員一職,可謂雙喜臨門!
相關鏈接:
20世紀60年代,我國的計劃生育以城市為主,農村主要是在城市郊區和少數人口稠密的縣有所開展。進入70年代以后,黨和政府提出,要在城鄉人民中大力宣傳和提倡計劃生育。“四五”計劃中的人口指標也按城市和農村分別列出,避孕藥具的供應工作開始把重點放到農村。
從1989~2001年,經過全國人民和廣大計劃生育工作者的艱苦努力,我國計劃生育工作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長,人口出生率從21‰下降到14.6‰,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4‰下降到6.95‰,婦女總和生育率從2.4下降到1.8左右,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進入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