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志宏
早就聽說蘇州金誠軸承有限公司虞永俊是一位上下稱道、人人愛戴的總經理,同時,他探索總結出來的“誠、和、智、嚴”的企業文化已經轉化為全體職工的自覺行動和追求方向。不久前,筆者慕名前往采訪,由于約見的時間未到,便在傳達室與熱情的門衛師傅聊起了虞永俊。這位師傅說,虞總是個好人,沒有他,就沒有金誠軸承;虞總幾年前生過一場大病、開過刀;老天真是有眼,它總能保佑像虞總這樣的好人,使他又有充沛的精力來發展企業。虞總究竟好在哪里?經過訪談,筆者終于找到了答案?
聚才持善而廣
50多歲的虞永俊下鄉插過隊,返城后在廠子里從操作工干起直至擔任黨委書記、區政府的副區長。在他“當官”的日子里,特別是在企業中職工們對他的評價是“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待人真誠、豁達,處事大度、大氣”。但虞永俊自稱不是當官的料。1993年下半年,虞永俊為了實現從事實業、干好實業的多年夢想,以在軸承行業的豐富經歷為基礎,毅然辭職后籌建蘇州金誠軸承有限公司;外方投資者當即任命“誠待他人”的虞永俊為總經理,放手全權讓他負責全公司的經營活動。當時不少了解虞總人品、從事軸承制造的行家里手也紛紛下海與他同甘共苦、共創事業。但是,創業初期正處于外部市場疲軟、產品缺少份額的困難期,一些跟隨他而來的骨干卻真心實意地向虞總表示:“公司再窮、再難,哪怕只能喝上一點開水,我們也絕不會走掉一個人,請你一百個放心!”是啊,正是虞總的一片赤誠之心留住了這些共渡難關的職工。在采訪中筆者了解到,當時公司辦公條件最好的是總工程師和工程技術人員的辦公室,而不是總經理室,外方投資者發給虞總的獎金他一分不留分給了公司的員工,當時收入最高的不是虞永俊而是一線的骨干和科技人員。虞總在事后這樣總結企業發展的體會:“誠待他人就是誠待自己,這是哲學觀點,是因果關系;誠待同仁,善解人意,與人為善,我們的朋友才能遍天下,我們的事業才能越辦越興旺。”這是金誠企業文化的精髓,也是總經理虞永俊一直追求的目標。
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一個個行業頂尖人物都奔虞總的人品而來,其中,有參與我國滾針軸承標準和軍品軸承質量控制手冊的編寫者,有負責編制我國滾針軸承熱處理標準同時又是我國軸承行業熱處理學術委員會的委員,有曾負責我國滾針軸承的技改規劃和引進國外先進制造技術的滾針軸承創始人之一的前輩,他們或從外單位辭職后加盟金誠公司,或從原單位退休后來金誠發揮余熱。這些被虞永俊稱之為“國寶”級的人才,如今都在企業的重要崗位上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他們在虞永俊的領導下,在金誠公司這方和諧的土地上,與全體員工一起,為金誠公司爭得了全國500多家同行中利稅排名第三、新品開發品種居于首位;他們開發了被科技部等五部委評定的、中國滾針軸承行業惟一的國家級新品,同時連續多年獲得省高新技術企業、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惜才關愛有加
在金誠軸承公司,愛才惜才的虞總由于他的真誠,使企業員工充分感受到公司大家庭的溫馨,形成了強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了企業的迅速發展。筆者在采訪時聽到了很多關于虞總關愛員工的感人故事。
人稱“模具大王”的小付,招聘進公司才40多天就患了視網膜剝離癥,并有可能導致雙目失明。虞總對他說:“你是曾為我國軸承工業作出過貢獻的人。進了金誠公司,我們就會對你負責到底。不管花多少錢,一定盡力治好你的眼病。即使真的治不好了,我也會養你一輩子。”于是,虞總為他包了一間病房,親自請來蘇州和上海的專家,最終治好了這位“模具大王”的眼疾。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比如,總工程師老唐退休后得了腎臟病,在進行腎臟切除手續時,凡醫保不能報銷的費用全部由公司承擔。一位車間主任得了腦血栓,虞總到醫院探望時,要求醫生用最好的藥為他治病。對于普通員工生病,虞永俊去醫院探望時總會伸出援助之手,替他們排憂解難。金誠公司也有個別感到不稱心的人會離開企業,但是,虞總處理得非常人性化。有一位鉗工師傅與人鬧矛盾后睹氣打了辭職報告。按照公司規定,由于本人違約,離開前要退還公司發給的房屋補貼。虞總考慮到該師傅對企業有一定的業績,就決定不再收回這筆補貼。這位師傅異常感動,表示今后在適當的時候還會回到金誠來。
虞總常說,私有財產是帶不走的,一個人千頓萬頓,只吃一頓(飯);千間萬間,只睡一間(屋)。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他對金錢看得并不重,他希望公司的員工都能衣食無憂、生活安康。他每月為員工交納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等五金;第一批創業的骨干退休后,公司在發給他們退休補償金的同時,還繼續發給8年的工資;而全公司員工的工資收入也比有些企業高。在隨意取出的一份去年10月份的工資單上,筆者看到,金誠打工的操作工人在交齊五金以后的工資都超過1000元,而虞總與其他副總的工資都是一樣的。與此同時,公司還力所能及地為中層以上干部解決住房,一位原返聘的工程師全家住在狹小的兩居室里,公司破例為其解決了一套三居室住房。
公司還定期召開職工運動會;年年組織員工集體外出旅游;每年春節安排聯歡會,老總與員工一起吃年夜飯;摸彩發獎品,大件獎品還用廠車送到獲獎者家里。同時,公司和虞總本人還積極參與社會慈善活動,將關愛之心一直延伸至公司圍墻之外。
待客精誠所至
“把最好的產品和服務奉獻給用戶,這是我們生存、發展、壯大的根本。”這是虞總的經營之道。他說:“佛教上有一句話,叫做得即是失,失即是得;給用戶多一點真誠,多一點奉獻,我們的路就越走越寬;否則,用戶就會今天是你的太太,明天又會成為別人的新娘。”
在采訪中,虞總對筆者講了這么一件事:一次,一家客戶準備用金誠的產品替換進口產品,但是對方又有點放心不下,然而,虞永俊當場向對方承諾,如查出有一套不合格,就當眾將產品全部用壓路機銷毀。后經過幾次試用后,廠方非常滿意,決定停止從德國進口,最終100%采用金誠產品。金誠之所以能有這么高的信譽,是以“雞蛋里挑骨頭”的精神來實施質量保證。他們花大錢引進精密儀器、高科技設備,力求得到最佳精確的資料。因為虞總他們十分清楚,一個軸承要經受強負荷、高強度、超高溫的沖擊碰撞和長時間的疲勞作業,質量要求來不得半點含糊。
有家剛開始起步的用戶,資金非常困難,配套企業紛紛停止供貨,唯獨金誠公司的虞總卻不這么做。他說,用戶既是我們的上帝,又是同一戰壕里的戰友,決不能在別人有難處的時候“落井下石”。虞總決定,不僅在資金上幫助他們,還在新品開發、技術質量等方面加以配合。經過共同努力,這家企業終于走出困境。看到他們好轉了,不少用戶提出欲與這家企業聯姻,但是,他們的廠長真誠地說:“金誠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雪中送炭,現在企業好轉了,不能忘記他們。”金誠被該公司吸收為獨家配套單位,并且成了這家企業的好朋友。總經理虞永俊的人格魅力及金誠的優質產品吸引了眾多的客戶。如今,金誠產品名揚同行,它不僅為一汽大眾、青島海爾、合肥榮事達等名牌企業和名牌產品配套,同時有90%以上的產品替代進口和出口歐美、日本;轎車壓縮機軸承產量已占國內市場的5成,單向滾針軸承和離合器組件占了國內市場的7成以上。
金誠還在不斷地向前發展。臨別前,虞總欣喜地告訴筆者,他還有一個把金誠軸承公司打造成中國“依納(國際滾針軸承最佳制造商)”的夢想。為了實現這一夢想,不久前,金誠又在高新區投資900萬美元,專業生產轎車滾針系列軸承。他堅信,用“誠”字當頭的企業文化培育員工,金誠公司定能創造出光輝燦爛的明天。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