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元明
1930年10月——“小陽春”。
在瀏陽縣18區區委做宣傳工作的胡耀邦,恰巧趕上中共湘東特委前來挑選青年干部到蘇區工作。在少共工作中顯示了出色的組織才干和嚴于律己品質的胡耀邦毫無懸念地被當地組織推薦,去江西蓮花縣、永新縣的蘇區工作。
選送江西蘇區的青年干部
在眾多的青年中,挑選還未滿十五歲的胡耀邦是有眼光的。他個頭不高、兩眼晶亮、性格清澈、辦事明了。從11歲開始,他就在如火如荼的農運斗爭浪潮中迅速成長,在斗爭實踐中得到鍛煉。進瀏陽縣里仁高小讀書后,胡耀邦更加積極參加減租減息等農民運動的宣傳,被里仁小學校長——中共文家市黨支部書記陳世喬看中,要這個稚嫩的孩子擔任少年先鋒隊隊長和宣傳組組長。胡耀邦沒有辜負這位啟蒙老師的希望,他常常提著漿糊桶刷標語,舉著小紅旗宣傳革命道理。
到江西蘇區去干革命,是胡耀邦夢寐以求的愿望,因為毛澤東在江西蘇區。早在1927年秋天,胡耀邦在家鄉不僅見到秋收起義后趕來參加文家市會師的毛澤東,而且有幸在學校的操場聽到毛澤東演講。當時,頭戴斗笠、腳穿草鞋的毛澤東帶著濃重鄉音耐心闡述革命的“大道理”和向湘南進軍的“小道理”。毛澤東說,我們是一支工農群眾的武裝,要為工農群眾打仗。……要和反動派斗爭,就一定要有槍桿子,過去我們失敗就是吃了沒有槍桿子的虧。因此,要有革命的武裝。……只要大家團結緊,繼續勇敢戰斗,終能用小石頭打爛蔣介石的大水缸,勝利一定屬于我們!
毛澤東鞭辟入里的分析,使年幼的胡耀邦心里一亮。尤其是毛澤東說的“我這塊小石頭總有一天會打爛蔣介石那口大水缸”這句話徹底點燃了胡耀邦身上如火的激情,增添了無窮的力量。胡耀邦非常敬佩毛澤東。當部隊出發時,他拉著紅軍的手,要跟他們走。望著才12歲的孩子,紅軍叔叔微笑著搖了搖頭。不久,毛澤東率領工農紅軍攻入江西蓮花縣。后來,胡耀邦知道毛澤東上了井岡山、去了瑞金。他向往著革命根據地的斗爭生活,向往跟著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軍去戰斗。
在那風起云涌的革命歲月里,胡耀邦在斗爭中磨煉,迅速成長為革命隊伍中有名的“紅小鬼”。他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堅毅刻苦、熱情樂觀。1929年,胡耀邦秘密參加了共青團;1930年,擔任鄉團支部書記、團區委委員、少共湘東南特委書記。
1930年的10月,胡耀邦漫長六十年的革命旅程就此起航。胡耀邦被選中為青年干部到蘇區工作,他告別家鄉瀏陽,踏上井岡山下的革命根據地——江西蓮花縣、永新縣蘇區,成為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實現了這位少年早在12歲時立下的以身許國的宏偉志愿,開始了他跌宕起伏而又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
小紅軍與大檢閱
作為一名紅軍新戰士,胡耀邦幾乎是踏著當年毛澤東走過的足跡來到江西蘇區的。他在蓮花縣、永新縣開展工作時,毛澤東、朱德等紅軍領袖已經到了中央蘇區——瑞金。
永新縣當時是湘贛蘇區的首府。不久,胡耀邦擔任湘贛省兒童局書記。主管少先隊和兒童團的工作。在一起工作的還有比他大兩歲的親密戰友譚啟龍。他是湘贛省少先隊總隊委員會主任,兼少先隊總隊長。當時在蘇區,少先隊一般是指16—23歲的青年,而兒童團是指8—16歲的少年。胡耀邦一走進革命隊伍,就與青少年打交道。正像他喜歡說的一句話:誰掌握青年,誰就掌握未來……做青少年的工作好像是他天然的使命,后來他也成為我黨青年工作的杰出代表。
在永新,胡耀邦和許多青少年交上了朋友,還教他們識字,同他們一起查煙(鴉片),查賭博。1931年10月,胡耀邦等蘇區兒童局干部還組織召開了湘贛兒童第一次代表大會。胡耀邦在會上指出:要加強兒童團的階級教育和軍事訓練工作,并規定各地兒童團要定期下操。操練的方式不但要有正步、跑步,而且要多操練散兵、集合、掩護、前進、退卻以及各種游戲體操。湘贛蘇區的少先隊和兒童團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胡耀邦的平民作風贏得了蘇區老鄉的愛戴。農民群眾都稱滿口湘音的胡耀邦是“我們的小紅軍”。
少共湘贛省委每年要對少先隊和兒童團進行聲勢浩大的總檢閱。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1932年5月在永新縣沙羅洲舉行的大檢閱。
1932年5月上旬,初夏的藍天透亮。湘贛蘇區首府所在地——永新縣的沙羅洲像過節般熱鬧。長著小花小草的廣場上,胡耀邦帶領青年用樹梁搭起了三個高大的檢閱臺。來自蘇區20多個縣的少先隊和兒童團的代表集合在廣場上待命,興高采烈地等著首長的檢閱。當胡耀邦和省委領導王首道、馮文彬一起走上檢閱臺時,少先隊和兒童團的隊伍中發出喜悅的歡呼聲。
上萬名精神抖擻的英雄少年和兒童穿著統一的服裝,背著大刀,肩扛梭鏢,排著整齊的隊伍,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威風凜凜地通過檢閱臺。王首道、馮文彬等首長和胡耀邦高興地鼓掌,不時地向小戰士揮手致意。其實,胡耀邦此時,也還是個16歲的大孩子,可站在檢閱臺上儼然如同久經磨礪的老兵,沉著嚴肅。
“審查”的陰云
三十年代初,極“左”路線的陰云籠罩中央蘇區。尤其是“AB團”事件,搞得人心惶惶,不少革命同志被錯殺了。1932年底,湘贛省委政治保衛局把胡耀邦和譚啟龍劃成“AB團”反革命分子,受到嚴厲的“審查”。當時的情況非常危險,隨時都有可能遭到“鎮壓”。
在危急之際,熟悉和了解胡耀邦和譚啟龍兩人的湘贛蘇區的另一位領導馮文彬挺身而出,把他們帶到瑞金,離開了險境。可是當時譚啟龍完全從“AB團”的冤屈中解脫,而胡耀邦卻仍陷入困境,繼續被強迫受“審查”。胡耀邦感到委屈、苦惱和不解。不久,少共中央書記顧作霖指導工作來到這里。經過再三考慮,終于在一天晚上,轉輾難寐的胡耀邦敲響了顧作霖的房間,激動地向面前的領導訴說自己的家庭、參加革命的經歷。他還講述了自己參加少先隊活動,加入了共青團,小小年紀離開父母來到江西蘇區蓮花縣、永新縣參加革命的過程……望著面前的娃娃臉上如同被風霜掠過,顧作霖情不自禁地感到憐惜和動容。他理解胡耀邦內心的痛苦和委屈:一個年僅14歲的少年,懷著一腔赤誠,離開溫暖家庭的懷抱來到江西,跟著黨干革命,怎么可能去當特務?又怎么可能參加反共的“AB團”?在顧作霖的關心和堅持下,保衛局終于撤消了對胡耀邦的“審查”,并安排了他的工作。
1933年初,駐上海的少共中央局遷入瑞金。由于胡耀邦有多年少先隊和兒童團的工作實踐經驗,組織讓他擔任了中央蘇區少共兒童局組織部部長,陳丕顯擔任書記。雖然陳丕顯是胡耀邦的上級,但兩人同吃同住,情如手足。瑞金并不肥沃的土地,卻養育出文武雙全的紅色英雄,養育出打不爛、壓不垮的紅軍隊伍。譚啟龍、陳丕顯、胡耀邦、肖華這群紅小鬼,更是“苦中作樂”,以苦為甜。有一次,有人問胡耀邦參加共產黨有什么好處?胡耀邦回答說:“讓我看,參加共產黨有99條‘壞處,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沖鋒在前,退卻在后;可能被殺頭,還會坐牢;飯少人多,要讓群眾先吃,自己餓肚子……要說‘好處,我看只有一條: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擁護你!”
主編《時刻準備著》
胡耀邦當時還負責宣傳工作,并擔任《時刻準備著》雜志的主編。后來,他挑起了更重的擔子——任少共中央局組織部長、團中央秘書長。
這期間,胡耀邦把《時刻準備著》當作青少年工作的平臺,做好宣傳鼓動工作,加強團的建設。尤其是在蘇維埃地區緊張開展的“擴紅”運動和轟轟烈烈的反圍剿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給在缺油少鹽年代的青少年提供了最好的精神食糧。
在胡耀邦的精心主編下,《時刻準備著》發揮了戰斗的號角作用。上面登載像農會領袖澎湃等革命英雄的事跡,少先隊員跟著赤衛隊向敵人沖鋒的故事,激勵著兒童團和少先隊員向往革命、做紅色的小尖兵。
在繁忙的工作中,胡耀邦還修改紅色歌謠,創作民歌,收集童謠;組織民歌、山歌的演唱,使之成為對敵斗爭的炮彈,為鞏固紅色政權,發展革命武裝發揮作用。當時在瑞金、興國、于都等中央蘇區,紅色歌謠非常流行。到處搭歌臺、舉行賽歌會。它不但為蘇區軍民生活添輝增彩,還為“擴紅”作出過奇跡般的貢獻。
1933年的“紅五月”,中央蘇區在“擴大百萬鐵紅軍”的口號鼓舞下,胡耀邦深入各地區、鄉搭起賽歌臺,組織歌手輪番演唱以“當紅軍”為主題的歌曲。比如《當兵就要當紅軍》、《送郎當紅軍》《打敗敵人好翻身》……各地唱了三天,唱得熱火朝天。民歌、山歌產生了強大的鼓舞性和號召力。赤衛隊和少先隊整營整連地加入紅軍隊伍。光是興國縣,就組建了興國模范師、工人師和少共國際師。寫下了“一首山歌三個師”的佳話。
胡耀邦是賽歌活動的倡導者,也是不拿音樂指揮棒的指揮。
魂牽紅色故地
多年以后,胡耀邦走上了領導崗位,從中央蘇區少共中央局秘書長到抗日戰爭時期擔任中央軍委總政組織部部長;從團中央第一書記到中共中央總書記,身處高位的胡耀邦,始終懷著一顆平民情結為全國人民所敬仰。他尊重和愛護知識分子,曾為中國知識界帶來春天的溫暖。至今,雙鬢斑白的科學家、學者、文藝工作者們只要一提到“耀邦同志……”就會禁不住地動容和懷念。
胡耀邦始終未忘記曾經浴血奮戰過的紅色故地,未忘記江西的發展和建設。上世紀五十年代,老區瑞金經濟相對落后、生活相當貧窮。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時時牽掛著為革命作出巨大貢獻的紅色古都。他把共青團工作觀摩學習會議放在這里,來自江西、湖南、福建、和廣東四省100個縣的團委負責人,不但在這里接受了光榮的革命傳統教育,而且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在胡耀邦的帶領下,來到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從事過革命活動的沙洲壩植樹造林。滿懷豪情的一百多名團委干部,在瞻仰革命勝跡后,跟著胡耀邦踏上浸潤著革命先烈血汗的山山嶺嶺,給紅色的土地穿上綠色的新衣裳。胡耀邦看見這片林地飄起了綠云,高興地揮筆題詞:“贛湘閔粵四省百縣林”。
在平反冤假錯案中,是胡耀邦以超人的膽識,排除重重阻力,揭開沉重的鐵蓋,嚴肅處理了贛州影響最大,民憤最強烈的冤案,為多次打成“現行反革命”并慘遭極刑的李九蓮昭雪。錯案得到改正,冤屈得到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