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芬
今天和昨天,女人的腳步或婀娜、或執著,不經意間已經跨過了半個多世紀。今天和昨天,風雨滄桑,世事變遷,這個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和昨天,又在這不斷前行的腳步中串聯了流行的演變,時尚的輪回。
高跟鞋
據考,中國女子纏足之風始于北宋,之后的幾百年間“三寸金蓮”一直是衡量女性之美的重要標準。這種風尚持續到清末民初。是時代的潮流,知識的力量,喚醒了女性的自我意識。女子學校的蓬勃發展,使相當一部分女性踩著天足,走出家庭,投身社會。大概又過了十年之后,再一次行情大變,人們的審美情趣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開埠以后的上海,吸引了大批洋人落戶,他們帶來了很多新鮮的東西,最早讓上海小姐們興奮不已的就是高跟鞋。在旗袍盛行的年代,高跟鞋比洋裝更早地讓她們感受到了時尚的魅力。
于是,在當時的照片里,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畫面:母親的小腳和女兒的大腳站在了一起;外婆的小腳和孫女的高跟鞋站在了一起。時髦的高跟鞋迅速地流行起來,不管是小家碧玉還是大家閨秀,不管是名媛淑女還是風塵女子,只要滿十六歲,一律穿起了高跟鞋。
1938年出版的婦女雜志《玲瓏》在中頁用了整整一版篇幅介紹了“婦女們的鞋子”。漂亮的高跟鞋或端莊或活潑,各款各式足可用以發布當時高跟鞋的流行趨勢了。有的鞋面緊緊裹著腳,只在腳趾頭上露出一個孔;有的鞋面上綴著一只小小的蝴蝶結;有的用兩中皮鑲拼,露出腳指頭和后跟;有的鞋口做成了月牙形,整個鞋面撒滿了小小的孔。細細看來,和今天的高跟鞋實在已經沒有多大的區別了。
這樣的高跟鞋是當時的上海小姐們出入各種社交場合的必備行頭。在這個行列里,經常可以看到上海灘的淑女名媛,大家閨秀。著名詩人徐志摩的妻子陸小曼是當年上海灘紅極一時的人物,她的著裝就是當年的時尚。穿著旗袍,踩著高跟鞋,當年的上海小姐款款而行。
化妝品
女人的化妝之風始于何年,實在無從考證,不管何時何地,不管財力如何,女人要扮美自己似乎也應該算是天經地義。今天的女孩是這樣,昨天的小姐也是這樣。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是小姐們共同的愛好。
在留下的資料中,我們知道,通常在梳妝臺前,梳妝盒里,有一盒雪花膏,有一個粉盒子,有一罐口紅,還有一瓶香水。雖然那時的化妝品遠沒有今天這么豐富,但是中西合璧的裝備,已經讓小姐們信心大增。你看,云鬢輕掃,濃妝淡抹,倏然間,一個尋常女孩變得亭亭玉立了。這就是化妝品的魅力。20世紀30年代,化妝品已有蠻多種類和品牌了。那么,當年的小姐們是怎么化妝的呢?在沒有粉條、粉底霜的年代,香粉是小姐們修飾容顏的基本材料,所以,小姐的梳妝臺上最多的大概就是粉盒了。當年如果要送給小姐禮物,那么香水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今天,知道安利洋行的人已經不多了,但是,不少老人還都記得,當年小姐們趨之若鶩的四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惠羅公司,那是女人們最喜歡去的地方。在那里可以買到各種品牌的化妝品,頂級的是只有少數人用得起的“伊黎莎白雅頓”;讓大都數人印象深刻的是“密絲佛陀”,這和它的廣告效應恐怕不無關系。翻開當年的生活雜志,“密絲佛陀”可能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廣告。來自美國的品牌,打出了好萊塢明星的招牌,確實讓不少太太小姐為之心動。
當然,國產化妝品也不甘示弱。到40年代,國內化妝品的生產能力大大提高,價廉物美又是它最大的競爭優勢。那時就有專家在雜志上諄諄教導人們,應該如何正確地挑選化妝品,不要一味地崇洋媚外,大有和進口化妝品叫板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