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英
編者按:
據最新調查表明,女性特有的癌癥中危害最強烈的當數乳腺癌,其次是宮頸癌和卵巢癌,而且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因此,對婦科癌癥的恐懼,困擾著每一個女性?穴特別是成熟女性?雪。
其實,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預防三分之二的癌癥?穴即使有癌癥家族病史?雪,定期的體檢?穴包括健康咨詢,按照個人年齡做的有關癌癥的檢查?雪可以發現最早期的癌癥,并且都可以成功治療。
最鼓舞人心的是:你不需要做出什么驚人壯舉,只需要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一旦行動起來并且持之以恒,你的生活就可以很“陽光”,心情也很“陽光”,而對癌癥的恐懼就只能成為躲藏在黑暗里的陰影,不再那么可怕了。
前不久2005上海國際乳腺癌論壇暨第8屆全國乳腺癌會議傳來消息:上海市市民乳腺癌發病率較30年前增長了近一倍,所有年齡組的婦女發病率皆有上升,但以35-44歲組增幅最大。
中國婦女絕經前乳腺癌比例高這一現象,令廣大婦女望而生畏,心驚膽顫。在過去,乳腺癌既讓許多婦女失去了生命,更讓她們失去了尊嚴。所以,了解乳腺癌的高危人群非常必要,要及時做好預防措施,早期發現乳腺異常,早期科學規范治療,以取得良好預后,拯救乳房,拯救生命和尊嚴。為了讓更多的未絕經婦女了解乳腺、乳腺癌的相關知識,特地采訪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外科主任、乳腺外科的權威人士——沈鎮宙教授。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乳腺癌發病率數據顯示,1972年我們國家乳腺癌的發病率為18/10萬;到2002年則上升為37/10萬(按年齡組計算),增加了100%以上,如果粗略計算的話,乳腺癌的發病率已經達到60/10萬。
據沈鎮宙教授介紹說,乳腺癌是一種與生活方式有關的腫瘤。調查發現,生活條件越好的人,發生乳腺癌的幾率就越多。臨床觀察來看,白領女士、女教師等人群發生乳腺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發病率同國外相比來看,總起來說,我們國家發病年齡比西方國家提前5歲,西方國家發生乳腺癌的最高年齡是在45-50歲,而我們國家則是40-45歲。腫瘤醫院臨床發現30歲以上發生乳腺癌的人數較多,最年輕的乳腺癌病人為17歲。
乳腺癌喜歡哪些人群
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會得乳腺疾病,而有些女性即便再怎么保護乳房,也會患上乳腺癌,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沈鎮宙教授告訴記者,乳腺癌有其高發人群。
一、有乳腺癌家族史者
研究發現,第一代的直系親屬里發生乳腺癌的話,其子女發生乳腺癌的幾率要比正常人高2-3倍;如果是母親在絕經前患有雙側乳腺癌的話,其子女發生乳腺癌的幾率比正常人高8-9倍;母親是在絕經后患單側乳腺癌的,其子女發生乳腺癌的幾率比正常人高50%左右。
不過,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家族史不等于遺傳。臨床發現,10%-20%的乳腺癌患者可能有家族史,但有遺傳背景的大約占5%。
所謂家族,就是在具體的一群有血緣關系的人當中,他們可能有同樣的生活習慣、居住環境。在這個家族中,有一定的人群患了乳腺癌,屬家族史傾向。所謂遺傳,家族里要有一個遺傳背景,在第一代、以及其子女中,發生了遺傳基因的改變。如果說母親有基因突變的,其子女也遺傳了該基因突變的,則這個子女就會有70%-80%的幾率發生乳腺癌。有些子女發生乳腺癌的年齡比較早,甚至還伴發卵巢癌,這種由于基因改變而發生的乳腺癌稱為遺傳性乳腺癌。所以,家族史和遺傳不一樣。
二、激素以及內分泌異常者
乳腺癌的發生跟內分泌有關,如那些月經初潮年齡早的(早于12歲的)、絕經期過晚的(晚于55歲的)人,容易發生乳腺癌;主要是因為這些人月經過早、停經較晚,乳腺受雌激素刺激的機會比一般人多而且時間長。
對于那些妊娠年齡比較晚的(30歲以后懷孕的)、產后自己未哺乳的也容易發生乳腺癌。婦女在30歲以前妊娠者,對乳腺癌發生有防護作用,30歲以后妊娠發病將增加。所以,首次妊娠和分娩最好在35歲之前。
三、飲食習慣不良者
研究證明,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增加乳腺癌的發病率。絕經后婦女如果體重增加到70公斤以上的,乳腺癌的發病率則比一般人群高。在乳腺癌患者中,肥胖者居大多數。
四、單側乳腺癌者
有些患者如果一側發生過乳腺癌的,其對側發生乳腺癌的幾率是正常人的5-7倍;不少病人自認為一側乳腺癌已做了手術,思想上放松了警惕,未留意對側乳房的異常變化,直到很晚才發現對側乳房也得了乳腺癌。
五、抽煙、酗酒者
經常抽煙、酗酒,會使得多種致癌物質對身體健康產生損害,影響乳腺健康。
乳腺癌發現比國外晚半拍
乳腺癌屬于體表腫瘤,所以,一旦發生乳腺癌,體表癥狀比較明顯。但同國外相比,我們國家的腫瘤患者發現為時太晚。臨床摸不到腫塊的1期病人只占了不到10%,大部分已經是摸到腫塊或是擴散的2期和3期病人了。而在國外,大約有50%的患者都是在1期就發現了,淋巴結轉移時來診治的病人只有20%,而在我們國家卻達到50%。因為發現不及時,所以,雖然用同樣的治療方法,其最后治療的效果卻不一樣。
那么,乳腺癌早期有何癥狀呢?
乳房腫塊:臨床大約有80%的病人是自己摸到乳房腫塊后來醫院就診的,但很多病人一開始發現有腫塊后,心存僥幸,以為吃點“消塊”的藥物就可以讓腫塊消失掉,或是吃些“孢子粉”就能有效,所以,拒絕上醫院接受正規檢查和治療,或是心理上擔心自己跟“癌”搭上邊。實際上,等到腫塊很大以后來看,很多人即便用靈丹妙藥也無法妙手回春了。
乳頭排液:大約有10%-15%的病人,是發現乳頭溢出液體而來醫院的。
乳頭糜爛、破裂、腋窩淋巴結腫大:一般臨床發展到疼痛才來就診的病人很少。
治療上主張最小最有效的限度
沈鎮宙教授介紹說,對于乳腺癌的治療方法,可以說,是所有腫瘤中方法最多的。但如今的治療觀念較之以前已經有了改變,從“病人能最大、最耐受的程度”到現在的“最小、最有效的治療”。以前,總以為對病人進行的手術切得越大,化療次數越多,對患者的病情就最好,只要能夠保住生命就可以了。但從臨床觀察來看,最大、最耐受、擴大根治的方法,同最小、最有效治療相比,療效并不顯著。所以,對乳腺癌的治療,除了能夠治愈疾病外,還應讓病人生活得有質量,保留乳房的形態和功能。
手術:是根治乳腺癌的最佳方法。對于早期乳腺癌病人,適合保留乳房的,則采用保留乳房手術。這類病人的指征是:乳腺癌處于早期、腫瘤直徑在3公分以內、淋巴結沒有轉移。但在國外,腫瘤直徑可達到4公分。不過,有些專科醫院現在對這個標準也放寬了限制,即便腫瘤在直徑3公分以上,經過化療以后腫瘤有所減小的病人,也可以采用乳房保留手術。對于那些不能保留乳房的1期病人,則采用1期整形手術,切掉病灶后再造一個乳房。
但是,保留乳房手術目前在國內卻遇到一些阻力,很多病人或是一些綜合醫院的醫生,對于“保留乳房功能”的概念還比較陳舊,比較保守。
另外,臨床1、2、3期的病人經過手術治療后,還需要綜合治療。
化療:對于晚期乳腺癌病人,或是癌細胞已經轉移的病人,可選擇化療來治療。對于那些還沒有轉移又相對較大的腫瘤,也可選化療的方法,這又稱之為新輔助化療。
放射治療:屬于手術后的輔助治療手段,或是對于晚期病人骨轉移等采取的姑息性治療。目前,放射治療的地位在上升。
此外,還可用手術方式進行乳房整形,局部切除后再造。
對于乳腺癌手術的復發率,從臨床來看,腫瘤醫院每年做2000多例乳腺癌手術,通常1、2、3期的病人,其術后復發率為5.54%,其中單純局部復發率為3.32%,還有2.22%的病人是復發轉移。單就1期病人來說,其術后的復發率為0.9%。所以,乳腺癌病人還是應該早發現早治療。
預防乳腺癌從小事做起
對于乳腺癌的預防,從目前來說,還沒有一級預防措施,也就是說還無法從病因上進行預防。但是進行二、三級的預防,也將對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要懂得自我檢查。這不能算是早期預防,不能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但檢查中發現異常,能夠讓患者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求治。另外,最重要的是從生活方式上來做好預防工作:
對于一般處于正常生育年齡的婦女(25-30歲左右),應自己哺乳;
對于那些月經初潮提前的孩子(12歲之前來月經的)來說,調查發現乳腺癌的發病率比正常發育的人要高。所以,對于那些家庭條件好的孩子,應盡量少吃洋快餐;
適當體育鍛煉,控制肥胖,降低乳腺癌的發生比例;
平時生活中?熏不明成分的保健品要少吃,如某些口服液、羊胎素、青春膠囊,其實,這些保健品大多含激素,長期服用會導致體內雌激素過高;
在飲食上,已經絕經的婦女應減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因絕經后婦女如果攝入太多,能量積聚下來,成為雌激素的來源。而絕經后婦女體重在70公斤以上,則乳腺癌發病率比一般人高;
對于那些吃避孕藥的婦女,避孕藥本身對乳腺癌沒多大影響。但如果是更年期女性,大量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來改善出汗、骨質疏松等更年期綜合征癥狀的,則雌激素的用量一定要控制恰當。
總之,廣大女性應加強自我保健的意識,每年進行體格檢查。特別是對于35歲以后的婦女,乳腺癌發病率高,一定要做好保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