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管是在單位,在宿舍,還是在普通家庭,網絡都已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事物了。不過,有些初涉網絡的朋友,對網絡的一些基本術語還不太了解。別急別急,且聽俺一一解說給你聽。
網絡上的門牌號
在進行網絡設置時,我們可以看到“IP地址”這個詞多次出現,仿佛很重要的樣子。那么,它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其實很簡單,我們可以把IP地址,當作網絡設備在當前網絡中的門牌號。
在使用TCP/IP的局域網中,數據是怎么從一臺PC傳到另一臺PC上的呢?最常見的方式就像是寄信——要傳遞的數據被劃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個“信封”,并在“信封”上寫好收信者I P地址、發信者IP地址和分段數據的編號,接著把這個“信封”扔到網上。對方的PC收到“信封”后一看,哦,這個門牌號正好就是我的,看來是寄給我的。然后就把信封打開,把里面的數據取出來按順序組裝好。如果發現數據不全,還會通知發數據的PC重新寄一次信……這樣的流程,幾乎可以保證數據全無差錯地傳送到目的地。
現在,我們使用的網絡門牌號——IP地址,都是用4組數字來表示的,例如23.56.96.65,每組數字最大為255,最小為0。這樣使用4組數字的IP地址被稱為IPv4,是當年網絡還不夠興旺時定下來的地址標注方法。現在科技進步了,經濟發達了,號碼不夠用了,電話也該擴容了,哦不,IP地址也該升級了,所以專家們就提出了使用16組數字的IPv6。現在的Windows XP已經支持IPv6了。
從IP地址看你從哪里上網
現在很多網站都提供了“IP地址歸屬地查詢”服務,如http://ipseeker.cn。只要你能知道網友上網時使用的IP地址,就能對應地查出他是在哪個城市上的網,使用的是哪家的網絡服務。這是怎么做到的呢?
像電話號碼這種好東西,必須得由電信局來統一分配一樣,I P地址,肯定需要有人來規劃分配,才不會撞車。互聯網上的IP地址,統一由一個叫“IANA”(Internet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互聯網網絡號分配機構)的組織來管理。它會將IP地址劃分為若干個“號段”,再將它們劃交給不同的機構進行管理。然后,這些機構會將到手的“號段”再進行細分,繼續向下分派……當我們連接到互聯網時,在互聯網上使用的IP地址,必然是由當地的網絡服務商(如中國網通、中國電信)分配的。這樣,只要能查到在互聯網上使用的IP地址屬于哪一個“號段”,就自然能查到這個號段屬于哪個地區的了。
內網IP地址和公網IP地址
也許細心人已經發現,在前面的敘述中,我們提到了“在互聯網上使用的IP地址”。為什么不簡簡單單地直說“IP地址”,而要纏纏雜雜地說這么大一堆?難道是在灌水騙稿費么?采用這樣的敘述,原因只有一個——對于局域網內的上網用戶來說,在互聯網里使用的IP地址,跟在局域網里使用的IP地址并不相同。
PC來說吧。它在與網吧內的其他PC、與本網吧的服務器聯系時,使用的就是自身的IP地址——這個IP地址可以在Windows的命令行下用ipconfig查看到。因為這個IP地址在局域網內是惟一的,所以傳遞數據時也不會弄錯對象。這種在局域網內部使用的IP地址,我們一般就稱之為內網IP地址。與之相對應,公網IP地址就指“在互聯網上使用的IP地址”了。
現在問題來了,這臺PC只有內網IP,壓根就沒跟互聯網搭上界,那我們平時用這臺PC上看網頁聊QQ玩網游,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當這臺PC要與互聯網進行通信時,就需要網吧的服務器作為數據中轉。網吧的服務器一邊連接到局域網中,一邊連接到互聯網上,將由PC發出的數據傳發到互聯網中,又將互聯網傳來的數據轉發給這臺PC。由于與互聯網的一切聯系都是由網吧的服務器代為出面的,所以借用的公網IP也就是網吧那臺服務器的。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在同一個網吧的PC都共用一個公網IP地址的情況。
怎么樣,這樣的一幕是不是有點熟悉?我們仿佛又回到了以前電話尚不普及的年代。那時候,家里能安裝電話的人很少,為方便聯系,便有人在熟人的通訊錄上留下住家附近的小賣部電話號碼。有電話打來,便煩請小賣部的人代轉一下……現在想起來,那個小賣部的電話號碼,作用是不是跟網吧服務器的公網IP地址差不多呢^_^?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