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12 月14 日,nVIDIA 宣布,以總價約5200 萬美元的價格正式收購臺灣UL i(宇力電子),整個收購過程預計將于2 0 0 7 財年第一季度完成。消息一出,業界震驚。
這樁收購為什么會引起人們如此關注?
因為這個故事的背后,還有一位隱藏的主角,A T i。
事實上,在此之前早有UL i 將被收購的傳聞,那一傳聞的主角,卻是nVID I A 的直接競爭對手—AT i。世事的發展總是出人意料,正當人們眼巴巴地期待著傳聞變成現實,期待著AT i 與U L i 聯手對抗nVIDI A,引爆更為精彩的芯片組大戰時,故事的進程卻拐了一個9 0 度的大彎。
說了半天,也許一些朋友還不太清楚U L i 到底是何方神圣,這樁收購到底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不用急,且聽筆者一一道來。
UL i 是我國臺灣省的老牌芯片組廠商,目前多款AT i 主板就采用了它設計的南橋芯片。U L i 也被業內視為目前惟一能夠在AMD 平臺上與nVIDIA 一較高下的芯片組廠商,它在12 月8 日剛剛推出了支持AMD 平臺的單芯片PCI-Express 解決方案M1 6 9 7 芯片組,這款產品甫一推出即受到好評。nV I D I A 在這個時候將它收歸旗下,一方面避免了將可能發生的殘酷競爭,一方面獲得了U L i 的優秀工程師。更為重要的是,nVID I A 通過這樁收購,還獲得了U L i 的各項專利技術以及交叉授權,使其在中低端市場的競爭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當nVIDIA 收購UL i,許多人都對另一位隱藏的主角—ATi 的處境感到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