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下來!”我惡狠狠地訓斥著女兒。當時女兒正讀小學一年級,她太不聽話了,眼看就要期考了,她仍在貪玩,不看書不復習,我都急了,反復催促,她卻全當耳邊風。一天我實在忍無可忍了,而恰巧她的同學來陪她玩,我也顧及不得了,便訓斥了她。
女兒呆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根本沒有要跪下的意思,且不時斜眼瞧瞧她的同學。她如此傲慢,更令我氣憤,便氣沖沖走進房間找出一把曬衣架來要揍她,她見勢不妙,順勢跪在了地板上,這才免遭了我的一頓打。
“你到底還想不想讀書?”我繼續狠狠地訓斥道?!跋??!迸畠狠p輕地說。“想讀書為什么又不想做作業?”這一問,女兒便默不作聲?!耙院筮€懶不懶?”我不放過她?!安桓覒辛?。”女兒哭喪著臉說。“不懶就起來抓緊做作業!”女兒一聽這話便一骨碌站起來,忙去找書本來做作業。這時我才注意到她的同學,這位同學的神態也挺緊張,臉兒紅撲撲的。
女兒終于忙著做起了作業。這頓批評立竿見影,效果不錯,我這樣想,也著實為此興奮了好些時日。但不久后,我突然發現女兒有些不對勁:以往聽到我上樓的腳步聲時,就能辨出是我回來了,并主動跑來開門,甜甜地“阿爸、阿爸”地叫著,現在她竟變得沒了這個反應,我就是進了家,她也不肯轉過頭來看一看我;平時放學后都喜歡到樓下與小朋友玩,而現在總愛呆在家中,且作業多是應付了事。好在我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簡單粗暴的教育,刺傷了女兒的自尊,讓女兒在小朋友面前抬不起頭,進而對我產生了抵觸情緒。這樣下去,不僅難以扭轉女兒的學習成績,還會影響到父女情感,造成隔閡,無法溝通,看來這頓批評不是效果顯著,而是造成了嚴重的危害?。?/p>
如何來挽回局面,而且又能把女兒教育好呢?我不得不認真思考起這些問題來。以往對女兒的教育是重視的,但只重在表面:督促她看書、做作業,不聽話時便批評;作業錯、考試糟時便批評,根本沒考慮從思想上做教育,不是去弄清她不喜歡讀書的原因,而是動不動就批評,簡單粗暴的教育迫使她表面上聽話了,學習努力了,實際上卻是心不在焉,學而無獲。面對如此境況,我決定改變教育方式,采用重在引導、培養興趣的方法來教育女兒。
因女兒尚小,講大道理是無用的,關鍵要從細處著手,慢慢引導,激發她的興趣。有興趣便有需要,有需要便能自覺,進而自我約束,提高自覺性。于是我從三個渠道進行:一是投其所好。女兒喜歡看動畫片,我就及時買與片子相同的故事書讓她看,她很喜歡,看得津津有味。我趁熱打鐵,讓她把書中的故事講給我聽,她熟悉內容,講得頭頭是道,很有成就感,之后我又接著買了些其他方面的兒童書讓她看。二是多予鼓勵。女兒也有她的優點,如活潑好動,樂于助人,我先從她的這些優點鼓勵起,女兒聽了夸獎很高興,便慢慢消除了對我的抵觸情緒,然后我又充分挖掘她的優點,如學習上的點滴進步,都及時加以鼓勵。三是創造條件。我開始注意觀察女兒的學習需要,及時為她創造良好條件,讓她在學習中左右逢源。在施行這些措施的過程中,我很少提及她的成績。半年后,女兒終于有了明顯的變化,她逐漸喜歡上了看書學習,做起作業來也很認真,總想獲得高分讓我看,以贏得夸獎,學習成績自然也隨之提高了起來,作業中的“優”也越來越多了。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面對女兒的進步,我也更加深刻體會了這句話。教育孩子,簡單粗暴的方法是行不通的,關鍵是要做好深入細致的工作,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找準開啟孩子智慧大門的鑰匙,教育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