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專家建議:新生兒必查聽力
在先天性疾病中,先天性聽力損失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耳聾不但影響語言發展,還會造成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的發育遲緩,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成長,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因此,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意義重大。
為了減少聽力缺陷,我國已經將聽力篩查列入了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但是,嬰幼兒聽力障礙不易通過一般的觀察發現。
由于新生兒出生后到會說話需要經過1年~1年半的時間,有的孩子會推遲到2歲,而2歲以前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高峰時期,因此,等到家長發現孩子不對勁再就診,一般都已超過2歲,康復效果也差很多。因此,只有及早進行聽力篩查,才能早期發現問題,否則,50%以上先天性聽力損失的孩子將貽誤治療時機。
需要強調的是,對于具有兒童永久性聽力損失家族史、孕母感染巨細胞病毒、風疹、皰疹、梅毒、弓形蟲等及高膽紅素血癥、細菌性腦膜炎等高危因素的新生兒及嬰幼兒,還應該在3歲以前,接受每6個月一次的聽力監測。這是因為,上述新生兒及嬰幼兒,有可能剛出生時聽力問題不大,但以后慢慢出現遲發性或進行性聽力損失,如果不進行定期的聽力監測,聽力損失就可能漏診。
怎樣科學地給孩子補鋅 ?
在書上看見缺鋅對孩子的影響挺大的,但是又怕補過了頭適得其反。請問怎樣判斷孩子是否缺鋅以及該如何科學地給孩子補鋅呢?
答:缺鋅最敏感的癥狀是食欲差,反復感冒,免疫力低下。判斷孩子是否缺鋅,不能只憑測量的結果,一定要結合臨床表現來判斷。有的孩子檢查時沒有發現血鋅低,但臨床上卻出現了食欲不佳、精神不振、貧血及發育遲緩等癥狀,這些表現往往也是缺鋅導致可以通過補鋅治療,得到改善。
根據孩子缺鋅的程度,一般先采取食補的方法,多吃海產品、肉類、動物肝臟、禽蛋等含鋅豐富的食物,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葡萄糖酸鋅等鋅制劑進行適當補充治療,療程通常在2~3個月。父母切勿盲目給孩子補充鋅制劑,尤其是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的復合制劑是不科學的。服用鋅制劑時,應當與其他元素制劑分開服用,以免相互競爭轉運蛋白,抑制吸收。比如鈣制劑會影響鋅的吸收,宜早晚吃鈣,中午吃鋅,間隔3小時以上。
寶寶趴著睡覺,對心肺有影響嗎?
聽別的媽媽說小孩趴著睡覺會壓迫心臟,而且影響呼吸,對肺也不好,可婆婆又說沒有關系,請問寶寶趴著睡覺到底對心肺有影響嗎?
答:小孩愛趴著睡覺是一個習慣,一般沒有什么大的影響,但如果總向左邊趴著對心臟不太好。體位還是應該隨時變化,趴著容易堵住鼻子和嘴,影響呼吸。嬰兒睡覺時采取的姿勢與他的形體發育密切相關,由于嬰兒的骨骼比較軟,受到外力的作用時容易發生變形,所以仰臥睡可以使寶寶的面部五官長得比較端正,勻稱,而睡眠時長期俯臥或向一側臥,則有可能使寶寶出現左右臉部不對稱。
因此,不要讓寶寶長期固定某一種睡姿,這樣可以使寶寶的容貌長得更漂亮、更端正。另外趴著睡覺也可能是消化功能不太好,或者睡覺前吃東西造成胃腸不適,趴著能夠舒服些,所以睡前盡量不要吃東西,最好不讓趴著睡覺。
專家建議,晚上睡覺時,最好讓寶寶們仰著睡。白天午睡或有大人照顧時,再把睡姿調整成趴著睡的狀態。家長其實用不著刻意去改變什么,注意安全,順其自然就好了。
孩子為啥不愿學說話?
我的兒子現在18個半月,非常愛看電視,聽到有節奏的歌也會跳舞,很有節奏感, 知道自己的喜好,會記得找自己喜歡的東西,讓我們幫他換電視看。
但是跟他說話他不搭理人,教他說話他也沒有興趣,他聽不懂我們說的話,至今還不會說幾個單詞,這孩子是不是智力發育有什么問題?我們該做些什么?
答:根據你的敘述,孩子的智商應該沒有什么問題。
十八個月語言發育水平差異很大。智商正常,能聽懂語言,能用相對固定的發音表達意思就問題不大。但是寶寶聽不懂父母的話這就值得注意了,也許他可以用動作表達意思,但還是需要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多解說生活環節。如聽故事帶。
而且還要注意你的孩子語言能力的開發:首先要有耐心。同樣的詞或句子每天多次重復,有時甚至重復上千次。其次,反復并廣范地灌輸,見什么說什么,只有讓他聽到不同發音,他才會模仿口部不同動作。 再次,使用正確詞匯。不要怕孩子不理解而改用孩子語言,比如一味地說雙音詞。最后,要對孩子的每一個新音節給予掌聲與擁抱,讓他知道表達是一件很開心的事,這樣他會勇于嘗試。
不要讓他成天守著電視,帶他出去玩,讓他學著跟人交流。創造與同齡小朋友接觸玩耍的機會,要知道他對同齡人的興趣遠勝于家長。一定要和會說話的孩子在一起, 你會發現孩子的進步是非常神速的。
寶寶的自費疫苗有哪些?
我想咨詢一下:現在可以給寶寶自費接種的疫苗有哪些,什么樣的疫苗適合什么年齡的孩子?
答:寶寶應該打的、計劃免疫內的疫苗:卡介苗、乙肝、脊灰糖丸、百白破、麻疹(有的地方還包括流腦和乙腦)。這幾種疫苗是必須打的,不打醫院也不允許。下面是自費接種的一些疫苗推薦:
1、無細胞百白破
作為計劃免疫內免費的百白破疫苗的替代,強力推薦。本疫苗用于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基礎免疫自3月齡開始,至12月齡完成3針免疫,每次0.5ml,每針間隔4~6周;加強免疫通常在基礎免疫后18~24月齡內進行,注射劑量為0.5ml。注射反應較免費的少很多,價格也不貴(一針20元以內)。這個疫苗接種完家長們也不要掉以輕心,百白破疫苗的高反應是業內公認的。
2、輪狀病毒疫苗
這種疫苗是預防寶寶輪狀病毒感染腹瀉的,秋冬季節為高發季節。建議嬰兒2、4、6個月大時使用 , 根據情況不同可提前到6周大時開始使用 , 之后每三星期即可再次使用。口服或者打針都可。值得注意的是,較大的幼兒第一劑有較明顯的副作用 , 所以一般不推薦在6個月大以后才開始第一劑。建議想讓寶寶用的家長在寶寶周歲內就用上,保護時間長一些。價格稍貴,每劑150元左右。
3、水痘疫苗
有國產和進口兩種,效果差不多,價格差了近二百元,但進口的有接種后發病退疫苗款的承諾,國產的沒有,家長根據情況選擇。建議寶寶上幼兒園前接種上。
4、M-M-R:麻-腮-風三聯疫苗
預防麻疹、腮腺炎、風疹疫苗。強烈推薦寶寶一歲半扎一針,五歲加強一針。效果比單價苗好,寶寶還可以少扎兩針。
還有一些如HIB(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甲肝疫苗、傷寒疫苗等都可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來接種。
尿液渾濁是什么原因?
孩子秋冬季節尿液像淘米水一樣混濁,但去醫院檢查又是正常的是什么原因?
答: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寶寶的尿液中某些成分增多,沉淀而成,對健康并無礙。
小兒正處于長身體時期,體內的物質代謝比較旺盛,因此產生的代謝廢物——各種鹽類比成人多,尤其在進食一些秋冬季節的時令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莧菜等綠葉蔬菜或香蕉、橘子和柿子等水果)時。這些食物中含草酸鹽和碳酸鹽較多,尿中的鹽類就增多;這些鹽類在人體內處于溶解狀態,一旦排出體外,由于水分的蒸發或寒冷低溫,就會有碳酸鹽或磷酸鹽等鹽類結晶排出而使尿液變混濁。通常這種情況只要注意多給孩子喝開水或服一些維生素C,幾天后,乳白色的尿液就會消失了。
這種情況多見于冬天,只要無排尿不適,尿液化驗正常,就不是病,不需要治療。但如果尿液混濁,伴有尿頻、尿急及排尿時疼痛,就不正常了,可能是尿道發炎了,應該到醫院進行尿液檢查和治療。
怎樣應對寶寶暈車?
我家寶寶1歲半了,發現帶他坐公交車時經常哭鬧,緊抓我的手不松,有時候還出現嘔吐現象,他是不是暈車啊?用得著給他吃暈車藥嗎?
答:小寶寶和大人一樣,也會暈車。當你發現寶寶在車上哭鬧、煩躁不安、流汗、嘔吐、面色蒼白、抓緊家長不松手時,就應該想到寶寶是暈車了,這些癥狀一般在下車后就會得到緩解。暈車厲害的,可以給他服用暈車藥,但一定要遵醫囑,嚴格按照寶寶的劑量標準服用。1歲以下的孩子不能服用。注意以下一些預防寶寶暈車的常識。
鍛煉:為增強寶寶的平衡能力,可以抱著寶寶原地慢慢地旋轉。稍大的孩子,可以帶他們蕩秋千、跳繩、做廣播體操;在父母的扶持下,讓孩子走合適高度的平衡木;教會孩子沿著地上的細繩行走,身體盡量不要晃動。
預防:乘車前,不要讓寶寶吃得太飽、太油膩,也不要讓寶寶饑餓時乘車,可以給孩子吃一些可提供葡萄糖的食物;帶孩子乘車應盡量選擇靠前顛簸小的位置,以減輕震感,并打開車窗,讓空氣流通;孩子暈車時,媽媽可以用力適當地按壓寶寶的合谷穴(合谷穴在寶寶大拇指和食指中間的虎口處);用大拇指掐壓內關穴(內關穴在腕關節掌側,腕橫紋正中上2寸,即腕橫紋上約兩橫指處,在兩筋之間)也可以減輕寶寶的暈車癥狀;隨身攜帶濕巾,以防寶寶嘔吐,嘔吐后讓他喝些飲料,除去口中的異味。
5歲的女兒性格像男孩,有必要糾正嗎?
由于我工作在外地,女兒一直是她奶奶帶著。她奶奶怕她長大后嬌氣,就一直當男孩兒一樣帶,也給她穿男孩的衣服。現在孩子5歲了,一直當自己是男孩,還學小男生站著小便,我很著急,可她奶奶說,孩子長大了自己就懂了,不礙事。請問,真的是這樣嗎?
答:女孩子穿男孩子的衣服,家長不要無所謂,因為這可能會誘發孩子的心理疾患。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給6 歲以內的幼兒異性打扮,就會使幼兒的心理狀態發生變化,潛意識地存在異性化的心理。
6 歲以內的幼兒期,生理和心理發育異常迅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及記憶力等都已經開始形成,大腦的構造與功能日趨完善。此階段幼兒對周圍事物因好奇而發生極大興趣,表現出濃厚的求知欲望,這個時期對幼兒的身心發育和日后個性的形成都將會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如果在這時期讓幼兒異性打扮,就會使幼兒心理狀態發生變化,并在其后可能導致可怕的性變態。這些人長大后可能會變成“戀物癡”,喜好穿戴異性衣物,模仿異性動作。
幼兒時期的心理障礙和精神創傷,不正常的穿著打扮和不良的社會環境影響,是造成性變態的重要因素與潛在的危險。幼兒時期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關鍵時期,而心理健康與否又直接影響人格的形成,因此培養健全的人格須從幼兒做起。家長在給幼兒著裝的時候,千萬別忽視這一點。
孩子該不該多吃巧克力?
我家小孩兩歲半,他特別喜歡吃巧克力,婆婆說:“小孫子喜歡吃,那就多吃,巧克力營養豐富,又不是什么垃圾食品!”請問小孩多吃巧克力對身體有好處嗎?
答:有些家長認為巧克力價格昂貴,營養必然豐富,甚至當孩子不愿吃飯的時候把巧克力作為膳食的代替品,結果小孩越吃巧克力食欲越差。事實上,孩子不應該吃過多的巧克力,因為巧克力雖然是一種高能量食品,但其中蛋白質含量偏低,脂肪含量偏高,其營養成分的比例不符合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您的孩子還是不要多吃巧克力。在飯前過量吃巧克力會產生飽腹感,因而影響食欲,但飯后很快又感到肚餓。這使正常的生活規律和進餐習慣被打亂,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巧克力含脂肪多,不含能刺激胃腸正常蠕動的纖維素,因而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再者,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經系統興奮的物質,會使兒童不易入睡和哭鬧不安。此外,多吃巧克力還會發生蛀牙,并使腸道氣體增多而導致腹痛。
因此,3歲以下小孩不宜吃巧克力,稍大一點的小孩子吃巧克力要適量。另外牛奶與巧克力同食是不科學的。因為牛奶中的鈣與巧克力中的草酸結合以后,可形成草酸鈣,草酸鈣不溶于水,如果長期食用,容易使孩子的頭發干燥而沒有光澤,還經常腹瀉,并出現缺鈣和發育緩慢的現象。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去發現孩子的聽力問題?
剛出生到三個月的時間一般小孩對巨大的聲音有所反應,表現為有巨大聲響時會眨眼睛或者有抽動的反應,3~6個月的時候頭部可以按照聲音的方向掉頭,6~7個月的時候小孩子能夠說一些簡單的字和詞如爸、媽等,8~9個月時能夠說一些雙音節詞如爸爸、媽媽、吃飯等,1歲時能夠模仿學語,2歲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3~4歲能講短小的童話故事。在各個年齡段如果發現達不到這個標準就可能有聽力障礙。
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保護孩子的聽力?
應該注意生活環境不要太嘈雜,一旦感冒發燒用藥要謹慎,有的孩子如果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解剖結構的變異(腺樣體增生、鼻竇炎等),應該及時治療。一旦有了聽力障礙應該早期進行檢查。
還應該注意:比如給嬰幼兒喂奶時盡可能不要平躺著喂奶,這樣容易使奶通過咽骨管進入中耳引起感染,有外傷或者正在治療耳疾的孩子(如:鼓膜有穿孔)盡可能在這段時間不要帶他游泳或者是防止進一步感染。另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應該及時治療,避免并發中耳炎。家長有時候打孩子如果不注意也可能造成外傷引起的耳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