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天,天氣漸冷,孩子穿的衣服越來越多越來越厚。每天午睡就成了最令人頭疼的事情。小班孩子年齡小,一到午睡,給他們一件件脫,起床后一件件穿,一個個幫他們整理衣服,常常忙得我們汗流浹背。一天兩天之后,更加助長了他們衣來伸手的“氣焰”。不行,我得偷回懶,做個有利于孩子的“懶”老師。
偷“懶”方法之一:穿衣服
怎樣讓孩子感到穿衣服的樂趣呢。借鑒兒歌“抓領子、蓋房子(把衣服向背上甩)。小老鼠,鉆洞子(把衣服伸到袖子里)o咕嚕咕嚕上房子(從下往上扣鈕扣)。”我示范了穿衣服的方法,激發了孩子的興趣。把穿衣服變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孩子學起來才有意思。
偷“懶”方法之二:學求助
有的孩子內向,自己不會穿衣服,卻只顧拽著衣服站半天也不會請老師或別的小朋友幫忙。由于人數過多,老師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顧此失彼,等到別的小朋友都穿好后,才發現角落里還有一個默默無聲的正等著幫助呢。對于這類孩子,尤其需要學會求助。“老師請你幫幫我。”我強調一定要說了這句話才去幫助,幾次強化之后,終于能主動請求別人幫助了。適當地給予幫助后,才能迅速地完成穿脫衣服了。
偷“懶”方法之三:學互助
孩子有一定的自我服務能力,當然也有幫助別人的能力。因此鼓勵孩子互相幫助也是“偷懶”的方法之一。“你不會脫衣服我幫你,我的褲子脫不下來,你幫幫我。”“我幫你穿好了,你也幫我穿。”孩子們常常主動相互幫助,久而久之,多數孩子們都變得熱心了。
這一切,我這個“懶”老師看在眼里,甜在心里。孩子不僅提高了自理能力,而且還養成了關心他人,樂于助人的好品質。哈哈,真是一“懶”多得。
俗話說“勤快媽媽懶女兒,懶媽媽勤快女兒”。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在家庭生活中,你不妨做個“懶”爸爸、“懶”媽媽,讓孩子在你的“懶”下變得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