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刊2005年第9期刊登了《城市“另類”女孩》一文,文中的15歲女孩陳華翠在母親身患重病,父親不辭而別的情況下,輟學到餐館里打工,她想以自己的雙手養(yǎng)活生病的媽媽和10歲的弟弟。2005年8月底的一天,一個怯生生的小女孩來到了雜志社,她手里拿著一封信和幾張照片,說想讓編輯幫幫她,原來她給離家出走的爸爸寫了一封信,請求編輯將這封信刊登出來,希望喜歡看雜志的爸爸看到信后能回家。
此文一經(jīng)刊登即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不少讀者打電話詢問陳華翠的狀況,他們中有的對陳華翠表示關(guān)心,有的對陳華翠進行資助,還有的讀者親自到陳華翠的家中看望。在此,本刊特向這些充滿愛心的讀者表示深深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特別要感謝合肥市瑤海區(qū)民政局、合肥市電子研究所18所的員工和瑤海區(qū)的廖女士,你們的資助使陳華翠一家渡過了難關(guān),使這個15歲的女孩又回到了學校!
2005年的冬天來得特別早,小河里結(jié)了冰,寒風肆虐街頭,人們躲在厚厚的羽絨服里面,但是在這個令人猝不及防的寒冬里,人們的心頭分明流動著融融的暖意。11月15日晚,在寧波的一個建筑工地上開車的陳某,累了一天終于可以回到單身宿舍,躺在床上休息。他離家已經(jīng)將近半年了,這半年中他先后去過南陵、無錫等地打工,最后才來到寧波。當初他從家里不辭而別,惟一的希望就是多賺些錢,因為家里不僅已負債累累,妻子還患了重病,兩個孩子都在上學。
他上了床,翻開了買來的《戀愛·婚姻·家庭》雜志,打開目錄,心猛然一陣顫抖,這不是女兒小翠和兒子小龍的照片嗎?接著,他看到了女兒的那封信,女兒的每句話都刺痛著他的心……是的,他只想著逃避現(xiàn)狀到外面掙錢,可是,竟然沒有想到家里怎么辦,就算是掙再多的錢也彌補不了不辭而別給妻子兒女帶來的痛苦!淚水早已打濕了雜志,女兒面對困難時的堅強令他愧疚不已,自己竟然不如未成年的女兒!還有社會上那么多充滿愛心的人,他們對自己家庭的幫助令他汗顏。
不行,一定要回家!無論多大的困難也要一家人共同承擔,勇敢面對,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第二天,他踏上了開往合肥的列車……
2005年12月16日,編輯部的電話響起,“我是陳華翠的爸爸,我已經(jīng)回到家了,謝謝雜志社……”放下電話,記者趕往陳華翠家。為了節(jié)省開支,他們已經(jīng)搬進了一套不足30平米的房子里,在這里記者見到了陳華翠的爸爸,他激動地握住記者的手說:“真是太感謝你們了!謝謝!”
這次,我終于看到了小翠媽媽臉上的笑容,她說她終于可以安心了。
陳華龍也恢復(fù)了他這個年齡應(yīng)有的活潑,上次幾乎不怎么說話的他這次左一個“姐姐”右一個“姐姐”叫個不停。
而陳華翠的臉上寫滿了平靜,她表示自己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想出來打工了,只想安心學習。并且她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每天早早起床看書,晚上學習到深夜,她說:“媽媽的病讓我明白,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我要珍惜自己健康的生命;打工的那段時間讓我明白,上學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所以我正在全力以赴地做這件美好的事情。如果我不好好學習,那不是在浪費健康,浪費生命嗎?”
在問到以后的理想時,陳華翠說,她想考上醫(yī)科大學專攻腎病,希望自己能夠為像她媽媽那樣的病人解除痛苦。
最后,小翠的爸爸說,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怕了,只要能夠找到一份養(yǎng)活家的工作,他就非常滿足了,欠的債他會慢慢還。雖然現(xiàn)在他還沒有找到工作,但他會努力去找的,他說自己不怕苦也不怕累,只要有一份能夠讓他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他一定會竭盡全力好好干!
(責編/寧克華)
E-mail:nkh2002@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