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曾聽說過守廁所的本科生、賣豬肉的北大高材生,但是,一個身家千萬的女老總,開著跑車去擦皮鞋,恐怕是很多人都無法也不敢想像的。面對人們的種種質疑,李惠顯得十分坦誠,她說,她希望通過她的行動,向大學生們傳播一種面對當前復雜的就業現狀所應有的心態。那就是冷靜地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堅守一種健康、平和的心態,從平凡的工作著手,把一件事情做深做透并最終將一個職業做成事業。人們在仰望天上的明星時,總會忽略坎坷和泥潭,這正是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容易出現的狀態。而“腳踏實地”這個聽起來最簡單的詞,所包含著的,其實是世界上最難的事……
輟學打工妹擦鞋擦出千萬資產
今年42歲的李惠出生在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附近的一個貧寒家庭,雖然她的學習成績十分優秀,但當她初中都還沒念畢業時,卻因為貧困不得不輟學外出打工。那個時候的農村孩子輟學后,一般都是學一門技藝謀生,李惠選擇了裁縫這個職業。
跟著師傅學藝出師后,1998年,李惠在家人的支持下獨自來到成都,在成都市武侯區醫院門口擺起攤子,經營縫紉生意。但讓李惠始料未及的是,城里已經不時興做衣服,她的縫紉攤子生意冷清。不過,聰慧的李惠不愿就此認輸,她耐心觀察,很快發現了新的商機:城里正流行皮革衣服,很多人的皮革衣服穿舊了、打皺了、破損了,卻找不到地方修補!李惠心想,這不是新的發展機遇嗎?
為此,李惠一頭扎進皮衣修補、上色、翻新的行業,很快就做得像模像樣,生意一天比一天紅火。李惠的丈夫一直在外面忙著跑工程,走南闖北的他見多識廣,他見李惠有心擴大生意,便建議她開一家干洗店。李惠也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兩口子一拍即合,興沖沖地租了門面,搞好裝修,買回干洗機器就開張了。
開張的第一天,生意出奇得好,附近的居民還是第一次聽說衣服可以“干洗”,紛紛把臟衣服抱過來試個究竟。那一天,李惠跑進跑出,一天下來,營業額就有400多元!對此,李惠高興極了,她想,照這個勢頭,貸款很快就可以還清。但還沒有高興幾天,麻煩就接踵而至:不少顧客洗出來的衣服,居然被染色了!原來,從沒做過干洗的李惠,把五顏六色的衣服一起放進了干洗機里,沒想到衣服洗出來后也都染成了五顏六色!顧客拿衣服時,看見好好的衣服被染色了,全都拒絕接受并要求賠償。
李惠無話可說,只好照價賠償,一連幾天,不但賠償了不少錢,更可怕的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李惠的干洗店洗不出好衣服的傳聞不脛而走,一時間門可羅雀,生意一下子沒法做了!
這可怎么辦?衣服總不能老是一件一件地干洗吧?那樣不但成本太高,而且時間也耗不起啊!李惠急得團團轉,差點病倒了。老公急忙來安慰她:“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店面已經開起來了,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也要解決。” 于是,李惠停下手頭上的事情,到外地去考察學習別的干洗店是怎么操作的,然后回家拿自己的衣服做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衣服染色的難題還真叫他們攻克了!此后,干洗店的生意一天天地好起來。他們很快開了好幾家分店。
也正是在開干洗店中遇到的一件小事,促使李惠決定開“皮鞋美容”連鎖店。有一次,一個老顧客拿衣服來干洗的時候,閑聊中隨口問道:“你們這兒皮衣可以翻新、修補,皮鞋可不可以呢?”原來,這個顧客有一雙高檔皮鞋,穿得久了底磨薄了,可是走遍大街小巷,找不到一家上檔次的修鞋的地方。街頭的修鞋攤根本做不出來高檔鞋的修復。李惠憑借多年來翻新、修補皮衣的經驗,敏銳地意識到“皮鞋美容”商機無限。很快,她就找鋪面開了一家“皮鞋美容”店,由于服務態度好、質量高,“皮鞋美容”一開張生意就非常紅火。
短短幾年的時間,李惠就把生意從一個小攤子做到了擁有2000多家加盟連鎖店的集團公司。這之后沒多久,李惠靠擦鞋擦出千萬資產的傳奇奮斗經歷不脛而走。2005年12月初,四川大學學生會和四川大學生網有關負責人向李惠發出了演講邀請。這讓僅僅只有初中文化的李惠有些惶恐不安,她不解地問川大學生會主席劉芯源:“干嗎要邀請我去給大學生演講?”劉芯源告訴李惠,這幾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為了啟迪和拓展畢業生就業思維,不少高校都相繼請來搜狐CEO張朝陽、英特爾總裁貝瑞特等IT精英給大家演講。這些成功人士的奮斗之路固然有值得借鑒、推崇的一面,但似乎離同學們眼前的就業現狀有些遙遠。大家迫切想知道的是,在即將畢業時,究竟該怎樣選擇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聽罷劉芯源的話,李惠沒有猶豫,很爽快地答應了下來。因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李惠一直很羨慕大學生。每當在電視和報紙上看到大學畢業生因就業產生困惑、苦惱、沖動,甚至引發輕生悲劇時,她總想為他們做一些事情。可是,究竟以什么樣的方式出現在大學生面前,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呢?李惠開始動起了心思。
女經理關于擇業的生動一課
以什么樣的方式和身分出現在大學生面前,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李惠。經過一連幾天的考慮,李惠覺得大學生就業上的主要誤區還是個“面子”問題。很多人一走進大學校園,就自認為是天之驕子,一旦走進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就會眼高手低,很難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所以,要想在社會上站穩腳跟,首先必須得放下架子。想到這里,李惠決定以自己的方式去給大學生們好好上一課。
2005年12月8日上午,李惠開著自己那輛嶄新的黃色三菱跑車徑直去了四川大學,跑車剛一駛進校園,立即吸引了無數看熱鬧的大學生。正當人們感嘆跑車的華麗之時,卻發生了令所有人驚奇的一幕:車門緩緩地打開,李惠竟手提一個破舊的修鞋木箱從里面走了出來。只見她不慌不忙地圍上一條藍色的圍裙,打開擦鞋箱,擺上小板凳,扯開了嗓門喊道:“免費給同學們擦鞋,歡迎交流擇業經驗!”此舉令過往的大學生個個瞠目結舌。疑惑中,人們得知:這位女士竟然是擁有2000多家“皮鞋美容”連鎖店、資產超過千萬的老總!
當大學生們得知李惠是一位擁有數千萬資產的公司老總時,不少人認為她開跑車來擦鞋純粹是在做秀,還有一些人認為她是沒過過苦日子,專門來這里擦鞋體驗生活。有人甚至不屑起來:“擦鞋有什么學問,大街上多的是。”聽了這話,李惠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耐心地給他講了起來:“那叫擦鞋,如果有了獨特的技術,別人沒有,同樣的鞋子你可以擦得更亮,修得更好,就叫皮鞋美容。像擦鞋這樣不起眼的行業,其實一樣蘊藏著很大的機遇。”說罷就低著頭專心地擦起鞋子來。
見圍觀的大學生越來越多,李惠放下手上的鞋子,即興給身邊的這些大學生演講:“其實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即使是皮鞋美容、服裝干洗之類的在很多人看來不起眼的行業,也蘊藏著極大的機遇和前景。我的文化水平雖然不高,但我并不是只會擦鞋修鞋,而是一方面對加盟者提供機器,一方面提供去皺粘補的各種專利藥水,我的公司可以算是既賣產品又賣技術的二三流企業吧。不過我深信自己還會發展壯大,也希望你們對自己的成功充滿信心!”
講到這里,很多大學生都不再像剛開始時那么喧鬧了,一個個都在認真地聆聽。李惠接著說:“我一直很崇敬也很羨慕像你們這樣的大學生,但幾年前我去人才市場招工,卻沒有幾個大學生肯到我的公司里來,有幾個勉強去做了一段時間后,還是不愿意做有大學文憑的‘補鞋匠’,不久都紛紛辭了職。不過在兩年前,兩名大學生到我的公司工作,在了解了公司的理念和經營方式后,他們很快就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在工作中結合自己在學校時學到的市場經營理念,把生意搞得紅紅火火,如今他們已經成為擁有4家連鎖店的老板了。”
只有初中文化的李惠,就這樣通過她二十多年來的經商歷程,告訴這些即將走出校園的大學生們:創業不能因事小而不為,不能因事大而不敢想。就如同她自己,能把皮鞋美容這個事業從最初的一個門面擴展到全國各地,直至擁有2000多家加盟連鎖店的經營規模,靠的是一種自主創業的意識和頑強拼搏的精神。最后,她還告訴大學生們:“放下架子,堅持自己的信念,你就一定會成功!”
李惠的話剛一說完,現場立即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很多大四的學生說:“我要回去把我的自薦書修改一下了……”他們都覺得,這是他們進入大學校園后,所上過的最生動、最實用的一堂課。
首家研究生擦鞋店成都開張
李惠以擦鞋的方式為大學生做演講的事,很快便傳播開來,令那些身處象牙塔的大學生們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同時,也引發了他們關于擇業、就業的大討論,很多大學生都開始對自己原來非大公司不進的就業觀念進行反思。李軍和王林就是其中最典型的兩個。
李軍和王林目前是成都某大學的兩名計算機專業的在讀研究生,當時,李惠在四川大學演講時,他們并沒有在場,但當天晚上,當他們從電視上看到李惠“現身說法”改變大學生擇業觀念的新聞后,深受啟發,當即便找到李惠的電話打了過去:“跑車和載有您深厚感情的舊鞋箱所形成的巨大反差,讓我們陷入了沉思,使我們對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現在的年輕人在追求財富和幸福的過程中,存在莫大的痛苦,總是無法找到自己奮斗的方向。李姐,你給我們以及茫茫人海中苦苦追求財富的人給予了很大的啟發。”
李軍和王林的想法令李惠很是欣慰,自己用心良苦的“演講”終于收到了效果。于是,她立即在電話里鼓勵李軍和王林說:“首先謝謝你們對我們這行的認同,也謝謝你們對我的關注。我是一個沒什么知識的人,所以我也特別喜歡有知識的你們,但也經常看到一些不愿看到的事,所以我想以自己的經歷證明有很多事你都可以從小做大的,而現在,你們終于把擇業心態放開了,我真的很高興,也很欣慰。倒不是說你們只能來擦鞋!我覺得,你們那么高的學歷,只要你認真去做,做任何事情都會成功。”
但是,兩位研究生表示,希望自己出來“創業實踐”,給其他大學生一個示范,“并不是說我們以后會一直擦鞋,我們是選擇這樣一種方式,給大家樹立一種健康的創業觀念。”聽他們如此一說,李惠欣然答應了做他們的“開店”顧問。
就在第二天下午,李惠就與李軍和王林見面了。由于有了李惠這樣一個專業顧問,李軍和王林的信心更足了,他們聯絡了另外一所高校的3名本科生,準備合伙開一家“研究生擦鞋店”。接下來的時間,李惠親臨現場,和他們一道,幫他們選址。為了鼓勵他們創業,讓他們的皮鞋美容店能夠順利開張,李惠專門把公司的一臺做皮鞋美容的機器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提供給了他們。
一切準備就緒后,2005年12月20日,全國首家由在校研究生開設的擦鞋店在成都開張了。李軍、王林,以及另外三名本科生,系上修鞋圍裙真正地當起了“擦鞋匠”。第一天下來,他們竟然掙了200多元。
從擦鞋店開業的那一天起,市民的質疑聲就未斷過。西南財經大學的一位老教授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你們都接受了高等教育,當中還有讀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應該說是非常專業了,擦鞋的活誰都能干,你們這不是大材小用么?對你們的舉動我不反對,但我不理解。”
對于別人的看法,李軍、王林以及三個本科生早有思想準備,他們覺得現在正面臨畢業找工作的關鍵時期,學習如何創業同樣也是就業的積極準備。而指導大學生樹立新的創業意識的李惠則認為,目前國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相當嚴峻,大學生的低姿態就業在現今的就業形勢下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行行都能做大做強,研究生擦鞋雖在觀念中覺得大材小用,但這一行業的前景未必不被看好,干得好同樣可以干成連鎖大企業,關鍵是就業的心態和從小事干起的決心。(文中部分大學生人名為化名。)
(責編/王睿)
E-mail:hyandxm200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