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份遺囑,內容相抵觸,而且都經過了公證,事發蹊蹺……訴訟紛爭,法院該如何判決?
湖南省株洲市的楊玉蓮老人去世,留下一大筆遺產#65377;老太太有三個兒女,兩個兒子,一個女兒#65377;對于遺產的分配問題,老太生前曾經留下過遺囑,也經過了公證機關的公證,本來,大家都以為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可匪夷所思的場面出現了:大兒子和小兒子竟然分別拿出了母親把財產留給自己的遺囑!紛爭就此爆發——原來,老人生前竟留下了三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而且都進行了公證!
同一份遺產,當媽的怎么會先后立下三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并都無一例外地進行了公證?而事后證明,三份遺囑都是楊玉蓮老人真實的意圖表示,而且,她每次都在公證書上寫明了立遺囑的目的:“為了避免兒女們爭遺產反目成仇,為了子女間的團結,特此公證#65377;”事與愿違的是:自老人去世,三個兒女便開始了曠日持久的訴訟之爭……
三份遺囑,母親情感變化的晴雨表
楊老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丈夫去世后,楊老太擺煙攤#65380;賣早點#65380;承包食堂……20年打拼攢下了一筆不少的財產:一套79平方米的住房和一個地處繁華商業區的門面,還有十余萬元存款#65377;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古稀之年的楊老太眼看自己的身體一天天衰弱,她開始考慮自己的遺產問題#65377;
一天,老太最心疼的小兒子李育新說:“媽,我改了你新房子的戶名,以后大哥問你,你就說我給了你2萬塊錢#65377;”楊老太生氣地說:“不行!這是我的財產,我還沒死,你無權處理#65377;”
老三很不高興,賭氣不和母親來往,母親重病住院他也不去看望#65377;相比之下,長子李志平床前榻下地精心伺候,就孝順多了#65377;最后,楊老太決定:把全部的財產都給大兒子繼承#65377;1996年4月20日,她立下了遺囑,決定百年之后把財產全部留給李志平#65377;為表慎重,她將遺囑拿到原株洲市東區(后改名為荷塘區)公證處進行了公證#65377;
轉眼三年過去了,小兒子李育新對母親的態度漸漸好了起來#65377;老人心軟了,她想:自己辛苦一輩子,不就是希望兒女們過得好?如果把財產都給了大兒子,說不定兄弟倆會因此結怨,那豈不是自己的罪過?深思熟慮之后,她決定:只有對半平分財產,才能讓兩個兒子和睦相處#65377;于是,老太重立了遺囑,并于1999年3月8日再次來到荷塘區公證處進行了公證#65377;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65377;隨后,老大對母親的態度又有了變化#65377;2000年底,楊老太中風住院,就在大把花錢治病的時候,老大卻找借口跟母親借了1萬元錢,而且再不提還錢的事#65377;2001年老人辦八十大壽,賓朋滿座,獨獨不見老大,親友打電話去問,老大稱:“我在外地,來不了#65377;”而且也沒有送任何禮物給母親,之后的春節,老大連年也沒有來拜,這讓楊老太十分傷心和氣憤#65377;老人又開始反思起財產的歸屬#65377;
2002年3月,女兒李玲玲與李育新將楊老太接到李育新家居住,在小兒子家里,老人再次重立遺囑,將財產全部留給小兒子李育新#65377;這件事情,老大李志平并不知情#65377;這第三份遺囑,也在荷塘區公證處進行了公證#65377;
本來,李家的三個子女關系還好,雖說李玲玲與李育新關系更密切,但與大哥也沒有什么利害沖突#65377;但隨著母親身體的衰弱,三人的關系開始變得微妙起來#65377;楊老太搬到小兒子家之后,大兒子李志平每次來看望,都要叫上居委會的干部陪同,說是“叫他們作個證”#65377;在弟妹看來,大哥不孝,所以對他很不客氣,糾紛日益升級#65377;一次,老大竟叫人把妹妹打得鼻青臉腫,最后甚至驚動了110!
而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讓楊老太對大兒子終于忍無可忍了#65377;本來,她的門面房是兩年一租,由李志平代辦租給別人的,租金歸她收#65377;但不久她去收租,租戶卻說2002#65380;2003年兩年的租金18078元已一次性付給了她長子#65377;
在數次向大兒子催要房租無果之后,2002年4月,楊老太到株洲市天元區法院起訴大兒子李志平,要求其返還租金,母子對簿公堂#65377;法院判決楊老太勝訴,但老大依然拒絕履行#65377;無奈,楊老太不得不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65377;不幸的是,還沒等到強制執行的結果出來,7月4日,楊老太就去世了#65377;
三兒女之間針對楊老太的財產繼承之爭隨即變得劍拔弩張#65377;老大李志平搶先占了母親生前的住房并出租#65377;隨后他得知:弟弟已將母親的門面和住房過戶到他自己名下了!而且弟弟還搶先收取了2004#65380;2005年的門面租金#65377;而母親生前大約有13萬元存款,現在也不翼而飛!肯定是弟妹倆合伙干的!他氣憤地質問弟弟,李育新不慌不忙地拿出母親的第三份遺囑,告訴他:“你看,這是媽媽在2002年3月12日再次立下的遺囑,在荷塘區公證處也進行了公證——遺下的兩處房產與剩余的存款,由我全盤繼承,與你無關!”
風云驟起,都是遺囑惹的禍
李志平驚呼上當,立即到天元區法院起訴,他拿出了母親1996年所立的第一份公證遺囑,理直氣壯地說:我才是惟一合法的繼承人,財產應由我一個人獨享!
楊老太生前起訴大兒子的第一官司尚未了結,圍繞母親財產的第二場官司便拉開了帷幕#65377;李玲玲站在了弟弟一邊,與哥哥對陣#65377;李育新拿出2002年母親的公證遺囑對大哥說:“媽說你對她不好,讓她傷透了心,所以財產不給你了,都給了我#65377;”
李志平當然不會服氣#65377;他提出了弟弟所持遺囑的疑點:“媽是被你軟禁了,而且當時她神智不清,所以,你手上的這份遺囑是打印件,不是她親筆寫的,是偽造的,你才是不孝之子!”
三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究竟哪份遺囑才真正有效?
天元區法院審理此案后認為,楊老太2002年的遺囑,不屬他人代書,也不屬自書遺囑,故沒有法律效力;而1999年的遺囑屬自書遺囑,合法有效,遺產應按該遺囑處理,由兄弟倆共同繼承#65377;同時,對于遺囑中未提到的財產應按法定繼承辦理,包括楊老太生前法院判決李志平返還給她的房租18078元#65380;賠償訴訟損失費500元,還有他借母親的10000元,老太生前存款13萬元等#65377;由于13萬元存款不知去向,法院根據李志平請求司法鑒定的申請,通知李育新與李玲玲來做與從銀行調取的取款憑證比對的筆跡鑒定,但姐弟倆一直沒有到庭#65377;根據法律規定,有證據證明一方當事人有證據而拒不提供,可以推定該主張成立#65377;因此,法院認定這13萬是姐弟倆支取的#65377;
2003年 12月,天元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一#65380;老太遺留的住房與門面由兄弟倆共同繼承;二#65380;老太生前享有的債權與存款由三人平等繼承#65377;包括李志平應返還母親的門面租金18078元,賠償母親訴訟損失費用500元,借母親的10000元,楊老太生前存款13萬元等#65377;
判決后,姐弟倆不服:既然媽媽有三份公證遺囑,為何偏偏2002年的無效?并且,對于一審法院關于遺產分配的判決,他們更是不服,認為應按2002年的最后一份遺囑進行繼承,因而,姐弟倆向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65377;
2004年4月1日,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對該案進行審理#65377;該院經調查認為:2002年遺囑不是楊老太本人自書,也沒有注明誰是代書人,因而該份遺囑無效#65377;同時,這三份遺囑的公證都已被荷塘區司法局撤銷,都不具有公證效力#65377;而1996年#65380;1999年遺囑均屬老太本人自書,根據我國《繼承法》規定,遺囑人立有數份內容相抵觸的遺囑,以最后的遺囑為準#65377;故本案應按1999年的遺囑繼承,對遺囑未規定的財產應按法定繼承辦理#65377;同時,二審法院還認為,一審法院認定的被李玲玲姐弟取走的母親的13萬元存款,系死者生前對個人合法財產的處理,并無證據證明這筆錢仍存在并可作為遺產繼承,原審法院的推定與分割判決不當#65377;而老太生前對李志平享有的債權28578元屬遺產范疇#65377;
2005年7月4日,中院作出終審判決:原審事實部分錯誤,適用法律部分不當,維持兩處房產由兄弟倆平均繼承的判決#65377;二#65380;楊老太生前借給李志平的28578元錢由三人平均繼承,由李志平返還弟妹二人#65377;
終審判決之后,兄弟倆仍然爭吵不休,仍然堅持遺產全部歸自己,中院啟動了申訴程序,又一場官司打響了!
2006年6月10日,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經過立案復查,下達了駁回申訴通知書:維持終審判決,望服判息訴#65377;
九泉之下的楊老太一定沒想到,她用血汗積累起來的這筆財富,竟然帶來了這么多的災難#65377;她立下公證遺囑,就是為了避免兒女會因為繼承出現紛爭#65377;可是事與愿違#65377;而李家兄弟如果能體諒母親的苦心,寬容與大度一些,那就不必硬要爭個高下了#65377;法律作為一種調整社會關系的最高規范,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往往需要道德的調整來彌補法律的不足,而道德,則需要自律,需要諒解#65380;仁愛與寬容#65377;
(責編/陳穎)
E-mail:amfc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