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2003年3月20日,我以我母親為被保險人,我為投保人和受益人,與某人壽保險公司簽訂了一份基本保險金額為5萬元的重大疾病終身保險合同#65377;保險期間為終身,起止時間為2003年3月20日零時#65377;合同約定,在本合同有效期間,被保險人因意外傷害而身故或者身體高度殘疾,或者于本合同生效(或復效)之日起180日以后因疾病而身故或者身體高度殘疾,保險公司按保險金額的3倍給付身故保險金或者身體高度殘疾保險金#65377;合同簽訂后,我按合同約定交了兩年的保險費#65377;合同訂立后,我母親患抑郁性精神病,2005年6月的一天,因與鄰居發生糾紛爭吵了幾句后,回到家中打開煤氣開關而自殺身亡#65377;經公安機關法醫鑒定其死亡結論為:因抑郁性精神病導致自殺身亡#65377;請問,我可以要求保險公司按保險合同給付保險金嗎?
讀者:張嬌
張嬌讀者:
《保險法》第66條第二款規定:“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的合同,自成立之日起滿二年后,如果被保險人自殺的,保險人可以按照保險合同給付保險金#65377;”對“自殺”一詞,有兩種理解:一是故意自殺,二是精神失常的自殺#65377;在此處,“自殺”應當做限制性解釋,即僅指精神失常的自殺,不包括故意自殺#65377;因為只有故意的自殺才有道德危險的問題,才有詐取保險金的問題;而精神失常情況下的自殺是根本不可能存在上述問題的#65377;
另外,我國《合同法》第41條規定:“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做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65377;”《保險法》第31條也規定:“對于保險合同條款,保險人與投保人#65380;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爭議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應當做出有利于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65377;”保險合同作為典型的格式合同,當合同中的條款或者概念出現了兩種以上解釋時,理應做出對投保人和受益人有利的解釋,而不是相反#65377;本案合同中的“因疾病而身故”的約定也包括被保險人因患精神病而自殺的情形#65377;因此,你母親因患抑郁性精神病導致自殺身亡,保險公司按保險
合同是應當給付保險金的#65377;
(福建國富律師事務所律師 周玉文)
(責編/寧克華)E-mail:nkh2002@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