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絕大多數(shù)用戶來說,看電影都是電腦應用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從最新的片子到經(jīng)典老片,隨下載地方、提供者和制作者的不同形成了多種影片格式并舉的局面,大家熟知的就有DivX、RM、WMV。所以,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隨心所欲地看電影就成了每一個用戶關注的話題。
播放、解碼兩兄弟
看個電影,何必搞得這么復雜。如果我說只要選擇安裝解碼器包,再加一個自己喜歡的播放器,就可以播放所有的電影,你相信不?
1.兩個解碼包,讓你選擇
要順利播放一部影片,找到與影片所對應的解碼器是必不可少的步驟,但讓普通用戶了解每一部影片需要的解碼器,不但不適合,也完全沒必要。網(wǎng)上有眾多的音視頻解碼器包,供我們選擇。下面,我推薦兩款最受用戶歡迎的解碼器包給大家。
①MyMPC
提起MyMPC可能沒有幾個人知道,但《暴風影音》呢?其實,MyMPC和《暴風影音》本來是一對孿生兄妹,前者由Silence制作,后者由風の鈴音打包,只不過二者開發(fā)理念不同,后者比前者多了幾款“流氓軟件”,所以,我平時更喜歡給朋友們推薦MyMPC。
不管是MyM PC 還是《暴風影音》,它們都包含有播放器和解碼器兩部分(也就是說,只要你安裝了它,就可以立即通過它內(nèi)置的Media Player Classic播放各種電影,而不用發(fā)愁如何尋找合適的解碼器了^_^)。
MyMPC 安裝簡便,所包含的解碼器幾乎可以通殺市面上能看到的各種電影,可算目前較為流行,效果很好的解碼器包(如圖1)。
②K-Lite Mega Codec Pack
K-Lite Mega Codec Pack是一款來自國外的解碼器包(如圖2),它將目前幾乎所有的音視頻解碼器都一“包”打盡,并內(nèi)置了BSplayer和Media P layerClassic兩款播放器。與MyMPC和《暴風影音》相比,K-Lite Mega Codec Pack包括的解碼器更多。內(nèi)置的BSplayer播放器,除了支持多種音視頻格式播放外,還可以自定義字幕顯示位置、色彩、字體、透明度,可更換面板,支持多種語言,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采用其桌面模式讓電影變成“墻紙”。
2.三大播放器,供你使用
除了解碼器,我們還需要一個能自動調(diào)用相應解碼器播放影片的播放器。
①MPC
MPC的全稱是Media Player Classic,在MyMPC、《暴風影音》和K-Lite MegaCodec Pack解碼包里都有集成,現(xiàn)在擁有最廣大的用戶群。
MPC與Windows系統(tǒng)中內(nèi)置的Windows Media Player 6.4老版本很像(如圖3),它雖然沒有漂亮的外表,但功能卻很強大。在非常小的體積下隱藏著能夠播放絕大多數(shù)電影(包括DivX、RM、RMVB、WMV等),直接支持Srt格式字幕等強大功能,最重要的是它操作簡單,所以比較適合初上手用戶使用。
不過,MPC也不是盡善盡美,比如它的外觀過于簡陋,雖然提供了視頻編碼器設置但不直觀。
②KMPlayer
KMPlayer是一款來自韓國的免費播放器(如圖4)。嚴格說來,KMPlayer不僅僅是一款播放器,因為它和《暴風影音》、K-Lite Mega Codec P ack一樣集成解碼器,不過它所帶的解碼器并沒有注冊成為系統(tǒng)解碼器,僅僅能夠在它自身使用(KMPlayer安裝之后,就支持播放RM、DivX等影片)。
KMPlayer外觀漂亮,提供多種色彩風格,多國語言,在播放音頻的時候還會自動切換到WinAMP 完全一樣的界面下。它的功能非常強大,提供了大量的快捷鍵,操作高效,還擁有直觀的解碼器設置功能。
小技巧
KMPlayer可以通過鍵盤的熱鍵來進行包括亮度(Q、W、E)、對比度(Z、X、C)、色度(A、S、D)、暫停(空格)、全屏幕(回車)、音量(↑、↓)、快進/ 退(→、←)等諸多播放操作和畫面控制,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③MPlayer
MPlayer本是Linux下最優(yōu)秀的播放器,不過它的Windows版本也同樣優(yōu)秀(如圖5)。它本身內(nèi)置了很多解碼器,即使不安裝解碼器包也幾乎可以播放常見的電影。其實,MPlayer 最吸引人之處在于:它的資源占用很低。當你的計算機配置不高,播放電影或者HDTV比較吃力時,可以嘗試用MP layer^_^。
我們在使用中還發(fā)現(xiàn),在用MP layer電影播放時定位幾乎是即時的,這與其他播放軟件定位之后還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播放相比,更吸引人。
3.選擇
上面我們介紹了兩個解碼器包、三款播放器,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解碼器方面,因為M y MP C 是簡體中文界面,所以更適合國內(nèi)用戶使用(《暴風影音》由于內(nèi)置了太多的“流氓軟件”,所以不推薦),但如果你的英文夠好,還可以使用包括了更多解碼器的K-Lite Mega Codec Pack。
播放器方面,KMPlayer由于本身內(nèi)置了很多解碼器,并且功能更強大,操作起來也很方便,支持簡體中文界面,被我們推薦也就當之無愧。但在特殊情況下,比如播放HDTV 比較吃力時,可以考慮用MPlayer 來暫時代替。
綜上所述,我們的最終推薦是:MyMPC+ KMPlayer。這套組合,基本可以通殺市場上遇到的各種電影。
在DVD上看RMVB
選擇了合適的解碼器、播放器,我們在電腦上已經(jīng)基本可以播放所有的電影了,但如果放著家里大屏幕的電視、DVD 播放機不用,而是在電腦的這個小屏幕上看電影,是不是有點舍近求遠?
目前,這個問題已經(jīng)有了比較好的解決方案,那就是KVCD。它采用動態(tài)編碼的方式,在效果接近于DVD 的情況下,可以把將近6 小時的視頻放在一張DVD光盤上。
1.準備工作
接下來,我們就以將目前最常見的RMVB格式影片轉換為DVD為范例,進行介紹。為了完成轉化工作,我們需要準備編碼器和轉換軟件。
解碼器
推薦大家使用《阿飛的Real 解碼器》,它基本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
轉換軟件
至于轉換軟件的選擇,TMPGenc可說名氣最大,但我卻不會加以考慮,畢竟它的轉換速度太慢了。我建議大家考慮轉換速度較快的Mainconcept MPEG Encoder1.4.1版本(后文簡稱MME,高版本有可能會出現(xiàn)聲音問題)。MME的轉換質(zhì)量也很不錯。
2.轉化
打開MME,點擊“Video Source”之后的“Open”按鈕,選擇文件類型為“AllFiles (*.*)”以及要轉換為DVD的RMVB文件(輸出文件和源文件同目錄,如圖6)。
然后在“Outp ut f ormat”中分別選擇MPEG2、PAL、Program(Video+Audio)和Layer2。
點擊“Details…”打開詳細設置,再點擊“Advanced”打開高級選項,制作高容量DVD 的關鍵設置就在這里(如圖7)。
首先將“Bitrate Type”設置為“VariableBitrate”,“Average(平均碼率)”為1500,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參數(shù),對生成文件的大小起主要作用,同時,為了防止生成視頻效果太差,可以把“Maximum(最大碼率)”設置得高一些(比如5000),至于“Minimum(最小碼率)”,300 就完全可以了。
設置完視頻碼率后,我們再切換到“Audio Set t ing s”選項頁,設置“AudioBirate”。因為片源是RMVB,本來效果就不算好,所以設置成128 就可以了。
設置完畢后,返回到主界面點擊“Convert”按鈕開始轉換。在我的Athlon643000+、1GB內(nèi)存的計算機上,轉化需要時間不到播放時間的一半(比用TMPGEnc轉化快多了)。
3.刻盤
得到轉換完之后的MPG文件,我們既可以采用TMPGEnc DVD Author等專業(yè)的DVD制作軟件,將生成的視頻節(jié)目刻錄到DVD 中了,也可以使用Nero 7.0內(nèi)置的NeroVision,使用起來更方便。
具體的刻錄過程由于篇幅所限,我們不能逐步詳述,請大家自行探索(其實,使用起來很簡單^_^)。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