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最近提供了一些調查數據:3周歲美國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齡的中國孩子多55.6%;與美國孩子相比,中國孩子發生內向孤僻、焦慮和社交問題的比例分別高出92%、31.3%和138%;中國父母在易發怒程度上要比美國父母高出26%,在嚴重程度上要超出52.2%,中國父母謾罵、毆打孩子分別為69%和57%。面對這些具體的數字,我們有何感想?通過以下的文字會給大家一些靈感和啟發。
營造快樂的家庭氛圍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夫妻溫馨的港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學校,是孩子快樂之源?;橐霾恢皇且粋€證書或戒指,而是時時刻刻都要面對選擇的權利。如果你能對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帶上“贊美的眼鏡”,心存感激,那你離幸福就很近了;如果你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點并贊美他,對于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很棒的禮物;養育孩子不但需要知識,更需要智慧,智慧比知識更重要,與智慧同行,就是與快樂同行,從小要注意幽默訓練;學會溝通技巧,學會了解對方,學會尊重孩子,努力學會營造和諧快樂的家庭氛圍。
培養健康的心態
記得一篇文章寫一位老太太整天愁眉不展,她有兩個女婿,大女婿是賣鞋的,二女婿是賣雨傘的。天晴時她擔心二女婿的傘沒人買,下雨時她擔心大女婿的鞋沒人買,一個智者讓她反過來想想,她一下子就高興了。其實,命運是一面“風月寶鑒”,一面看到的是失意、困惑,翻過來你就會看到幸福、快樂。生活道路上,不僅只有額頭的汗水、腳下的荊棘,仆仆風塵,心中的痛苦,而且還有美麗的愛情,明媚的早晨、甜蜜的期待。有了這種積極的心態,你就會擁有明天,你就會用微笑面對一切,會用快樂的心情擁抱孩子。
能感知幸福的媽媽才是美麗的
快樂地生活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當媽媽們不快樂,不但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身心發育,也會影響整個家庭的正常運作。努力做一個樂觀、快樂的母親,一個快樂的母親,看孩子時,更多的是看到他們的優點,而一個不快樂的母親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缺點,母親的一個動作、眼神、手勢會給孩子自信和力量。有這樣一位女性,一談起她老公就兩眼發光,說起她寶貝女兒就滔滔不絕,“這機靈鬼太聰明了,太調皮、太逗人愛了,一天不見就心里想得慌”。這樣的女性人生一定是快樂而又美麗的。只有擁有正面詮釋人生的能力,樂觀地看待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也就擁有了感知幸福的能力。通常情況下,女性情緒化較多些,比如暫時的工作緊張、疲勞,事業不順心,寶寶不聽話,與丈夫或婆婆意見分歧等,應及時調適,用微笑面對孩子。要讓孩子常笑,你就要先笑出聲來。
讓孩子從心里面笑出來

快樂的笑是一個孩子最重要的情緒。就身體發育而言,它能使人各方面機能達到最佳狀況;就心理發展而言,它能給人積極向上的力量;就學習而言,在放松的心境下才能使大腦處于積極的接收和運轉狀態,從而發揮出最佳結果。孩子有無限的熱情、活力和空間,不只是書本、電視、特長班。大自然給他們提供發揮無限想象力的空間,讓孩子吮吸大自然的乳汁,比如看螞蟻搬家和蜘蛛做網,辯認野草、鮮花和莊稼,壘雪人、打雪仗,讓孩子盡情地玩耍,讓孩子用“野性”步伐探索未知的世界,讓孩子自由地追逐打鬧,讓孩子從心里笑出聲來。兒童世界中缺少了什么?我想最缺的是微笑。很多時候,我們或許沒有留意,我們對孩子過高的期望,正在一點點地湮滅孩子對自己,對他人,對這個世界的興趣,正在湮滅幸福的感覺。
李瑞林,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小兒腦癱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兒童發育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學會陜西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和國外醫學兒科分冊雜志編委。從事小兒神經專業30年,研究方向小兒癲癇及熱性驚厥的基因定位,腦性癱瘓的康復治療措施探討及未成熟腦的神經可塑性研究,近幾年從事健康兒童的早期教育,問題兒童的心理行為糾正及高危嬰兒的早期干預。